贵州锦屏:念活立体产业“山字经”鼓足群众“钱袋子”
2020-10-28 14:48: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龙见松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锦屏县最低海拔282米,最高海拔1200米,相对高差达918米。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不同海拔地区的实际,进行立体式布局发展,念活了适合县域特色的“做精坝区、做活林区、做优水区”生态产业发展“山字经”鼓足群众“钱袋子”。

图为锦屏县铜鼓镇大力发展林下石斛产业

  养殖、蔬菜铺山脚

  在海拔较低,地势平坦开阔的山脚地带,根据生态环境、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耕作方式等因素,全县形成以敦寨、铜鼓、新化、隆里、钟灵7个500亩坝区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以种植蔬菜为主的万亩蔬菜产业带。

  “原来也是在这块地里干活,辛苦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现在好了,把土地流转出去,除了每年能收到租金之外,还能在此打工赚钱,比原来少操心,生活也在不断变好。”在锦屏县铜鼓镇乐安村西兰花基地里务工的村民腾大姐乐呵道。

  同样位于锦屏县敦寨亮司大坝的亮江稻香渔业养殖场,经过4年耕耘,建起了500亩稻渔综合种养区,年产规格稻花鱼2万斤,有机稻谷50余万斤,年产值近90万元。“稻花鱼口感好,市场受欢迎,养在稻田里,也有利于稻禾生长。”龙安珍说,近年来,稻鱼养殖渐成规模,仅在亮司大坝就有2000余亩稻田开展稻田养鱼,带动坝区合作社4家180余人。

  “种养殖在锦屏敦寨、铜鼓、新化坝区等地,历史上就有种养殖的习惯,当地村民供小孩读书、日常生活开支都靠种养殖。”县农业产业专班负责人说道,原来,坝区群众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种植蔬菜面积分散、各自为营,加之因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土地闲置等问题,为了让闲置土地“生金”,先后通过“党支部+土地流转+产业发展+农户”的发展模式,激发乡村振兴活力,走出了一条支部牵头、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共同致富路子。

  近年来,锦屏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聚力产业扶贫,以农业现代化为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八要素”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采取“试点示范、辐射带动、整体推进”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合作社为主体,引导农户流转土地建设核心蔬菜区,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销模式,发挥土地利用的最大经济效益。目前,坝区内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1家,新型经营主体覆盖率达80%以上;2019年实现产业分红2245.43万元,推动18696户贫困户77887人增收。

  石斛、魔芋遍山腰

  在锦屏万亩石斛产业铜鼓工区示范基地,由杉松附生种植、杉木搭架种植、林下中药材种植、林下特色养殖、林外花卉苗木种植以及接待服务中心、停车场、森林休闲观光、森林康养旅游集为一体的石斛产业示范园初具规模,正积极发挥作用。

  “把石斛从深山引进大棚,又从大棚回归深山,向树干、林下种植延伸,在树上生长的石斛依靠吸收树皮和大树的营养生长,模仿原生态种植,不仅能提升石斛的营养,还能大大减少建高标准钢架结构大棚等成本,更有利于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锦屏县林业产业专班负责人介绍,石斛在林下树干上种植,一年种植多年收益,既保护了自然资源,又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

  同样在河口乡,成片的魔芋长势喜人。“林下种植魔芋,这种种植模式不用开垦大片的土地,也不需砍伐林木,只是在林间空隙除杂草后种植,是带领各村致富的好项目。目前,已向六盘水魔芋种子供应商下10000元的订金,采购魔芋种子50吨,过几天魔芋种子就运送到位,我们将第一时间分发到各村合作社。”河口乡九佑村党支部书记、村魔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顺忠笃定的说道。

  同河口乡地理位置等各方面因素相近的彦洞乡,同样巧借区位优势,因地制宜,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订单合同实现农业产销一体化经营,在全乡种植魔芋500亩,亩产值可达8000元左右,带动当地600余户农民脱贫致富。

  据悉,2019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520元,其中来自林业的收入3200元,直接带动农民就业8万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借“林”发力的锦屏用当地森林覆盖率高、日照时间长等优势,采取“龙头企业+国有实体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大力发展铁皮石斛等林下经济,正描绘出一幅“林下掘金、生态致富”的绿色画卷,不断激活生态资源释放“绿色红利”。

  木耳、药材盖山头

  走进锦屏县三江镇小江村坪地组高达坡集体公益林场仿野生黑木耳示范种植基地,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成片成片的黑木耳长势正盛,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整齐划一长着木耳的菌棒如一张巨大的网格,不时有村民穿插其间忙碌地采摘、装框、上车,繁忙的劳作丰收之景成为松树林里别样的风景线。

  “从二月份开始到现在,只要不下雨,基地上天天都有村民在忙着采收黑木耳,一直要采摘到6月底才能结束呢。”基地上负责管理的龙师傅高兴地说,最多的那天有40多个村民同时采摘,一天功夫就采摘了1000多斤的黑木耳。

  而在锦屏县固本乡高舟村,林下中药材1050亩淫羊藿和500亩黄精,郁郁葱葱,肆意生长。不远处,田间种植的450亩吴茱萸及套种的200亩一枝黄花相继成熟,丰收在望。正是结合自然条件和地理因素,面对贫中之贫,对症下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固本乡最终蹚出了一条中药材立体发展和产销全链条的产业富民新路子,实现了后来居上。

  门路狭窄、产业单一,是高海拔高寒地区群众增收的难点。为了突破群众增收难题,锦屏县在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同时,多措并举发展中药材等林下经济、开展劳务输出,有效地拓宽了山区群众的增收渠道。

  截至2019年底,全县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76.5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3.68亿元以上,种植铁皮石斛达1.12万亩,创建的6个示范基地带动参与农户4600多户,其中贫困农户1700多户。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