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乐亭县乐亭镇多元化选拔“村官”
2012-12-13 10:41:00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作者:安瑞滨、马志英、檀咏、王岩军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早闻“绿铁”韭菜的大名。12月10日,当笔者赶到位于乐亭县乐亭镇铁庄村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内采访时,火热的交易场面让人忽略了寒冬已至。示范园内,村民们在棚里棚外忙着收割、扎捆、贴签、装箱……忙得不亦乐乎。收菜的客商则纷纷抢占着有利地形,希望早一点儿装货上路。

  村党支部书记俎庆昌一边招呼着排队等候收菜的客商,一边介绍着“绿铁”韭菜的“成长”史:铁庄村民素有种植韭菜的传统,但随着现代消费理念对高质化的需求,该村韭菜生产优势不再。作为村里的“当家人”,俎庆昌一边启动组建冯源果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绿铁”韭菜商标,一边赴省进京“拉拢”客户,“绿铁”韭菜很快声名远播。如今,不仅设施韭菜成为村民的“致富菜”,俎庆昌也被喊为“韭菜书记”。

  作为上级各部门与农民之间的桥梁,村干部素质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为此,乐亭镇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着力提高村干部正规化教育学历水平,传授科技致富能力和党风廉政、理论决策水平,使之成为和谐农村建设的“领头雁”。据了解,该镇85名村干部普遍掌握了1-2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管理技能。

  在注重选拔和着力提升“本土村官”素质的基础上,该镇创新多元化选拔村干部机制,按照各村实际,引入“外援”力量,以此带动村两委班子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的提升。今年3月,井孙庄顺利选出了村党支部委员,但新一届村支委普遍缺乏任职经验。针对这一状况,该镇党委经过反复研究,请出了已经退休在家的原残联党组书记刘建忠到井孙庄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说到请刘建忠“出山”的原因,镇党委书记艾锡宏说:“刘书记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而且老家就在井孙庄,在村里威望很高,是最佳人选。”

  到村任职后,刘建忠又重回村里居住。他带领年轻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协调相关部门为村里修复水毁道路,安装照明路灯,把垃圾全部清运出村,规范了村内生活生产用电,带着村民组建了秧歌队,还在田地里安装监控摄像,保障了大棚温室安全。不但如此,土地纠纷、拖欠债务、工程征地、邻里不和等各种大事小情,都在他的协调下顺利解决。

  不仅“老将出马”,而且“小鬼当家”。乐亭镇把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大学生村官派驻一线“挑大梁”。在新庄窠村担任村支书的大学生村官吴海涛发挥专业优势,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组织村民学习现代农业科技,邀请农业专家到村授课指导,让村民们依靠科技走上了致富路。据了解,全镇共有7名大学生村官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占村党支部书记的14%。

  发挥村民自治的“草根组织”力量,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创新社会管理,使乐亭镇形成了和谐的社会氛围。“和谐秧歌队”是由井刘、井孙、井候、井坨等4个村子50余位村民组成的“娱乐联盟”。秧歌队定期排练,轮流“座庄”,在相互切磋交流的过程中,加深了解,增强友谊。不但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以前因为村与村之间田头地边的矛盾也在谈笑中迎刃而解。

  除文艺团体之外,该镇还活跃着“农民宣讲团”“妇女禁赌会”“村民纠纷调解会”“妇女维权室”等形式多样的村民自治组织。艾锡宏说:“‘草根’组织具有天然的群众基础,具备创新性和广泛性的优势,是联系政府与农民的桥梁,能够有效支持、丰富政府管理职能,畅通社会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正因如此,该镇因势利导,对骨干成员进行分类培训,增强了“草根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同时,透过“草根组织”把管理职能延伸到村民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自觉性,形成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无缝链接,良性互动。韩坨的“好婆婆好媳妇评委会”通过每年一次的评选活动,把身边的村民树立成道德典范,推动了村里孝老爱亲风气的形成。村民保琼花18年来精心照顾聋哑婆婆,在每年的评选活动中都会高票胜出,她的事迹不但被村民津津乐道,她还因此被评为了“乐亭县第二届道德模范”,成为全县人民学习的“明星儿媳”。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