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东海双店镇村官通过网络直播推销鲜切花
2018-08-14 09:35: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伟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003年开始,单华云试种了1个大棚的百合花,全家小心翼翼地呵护,一茬二茬下来,赚了4万元钱。第二年,连续的高温湿热天气导致大部分的百合花染病,虽然极力救治,还是有不少无法上市销售。“那一批的百合花基本赔掉了。”

  回忆创业之路的艰辛,单华云感慨万分。种植初期,没有技术,只能自己到书店买书,边种边学,摸着石头过河;没有销路,只能把鲜切花一扎一扎地包装好,一次又一次乘坐大巴车到县城跟花店老板谈合作。“种植技术虽然基本掌握了,可是没形成大面积的种植规模依然无法打动外地客商,扩大销路。”单华云说,当时北沟村的老百姓对鲜切花种植并不看好,再加上自己是“外来户”,想要扩大种植规模简直难上加难。“但家里人始终相信,好花不愁卖!”

  事实证明,单华云一家的种花路没有选错。“2006年开始,为了让我们种植户安心,每个大棚可以得到5000元到9000元的政府资金奖励。当时的双店镇政府还规定:班子成员带头承包大棚,种给农民看,带着农民赚!”越来越多的村民看到了商机,也有了信心。两年时间,整个北沟村就增加了1000多个鲜花种植大棚。

  从建设基础设施到提供技术服务,政府全方位支持

  依托境内有利的气候、土壤条件,东海县通过“政府推动、个体投资、政策扶持、稳定发展”的思路,引导农户发展以百合为代表的鲜切花种植产业。县政府对鲜切花产业基地内的水、电、路、沟渠等进行配套建设,当地金融机构每年发放600多万元贷款,帮助花农破解发展鲜切花种植的资金“瓶颈”。每两年举办一次花卉博览会,帮助花农开阔视野,了解掌握花卉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设施鲜切花生产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东海县的花农又都是从传统种粮农民转变而来,对专业种植知识知之甚少。2008年3月,东海县政府率先成立了江苏省内第一家花卉研究推广站,专门负责设施鲜切花的生产技术指导服务。站长华小平介绍,花卉站引进百合、非洲菊、郁金香、彩色马蹄莲、切花菊等鲜切花新品种100多个,在推广应用百合种球催芽生根、非洲菊病虫害综合防治、郁金香种球消毒、彩色马蹄莲离地生态栽培等新技术的同时,推广“百合—丝瓜”“百合—玉米”等花菜、花粮轮作模式。

  2015年,“双店镇百合花”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东海百合俏销大江南北。多年的发展,让东海县成为江苏省面积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年产各类鲜切花6亿多枝,产值超15亿元。

  “鲜切花种植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农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得到锻炼,积聚了创新的眼光、能力和财力,开始从花卉种植向旅游、盆景等相关产业延伸。”东海县县长高美峰介绍。

  从种植鲜花到乡村旅游,农业发展潜力不断释放“大家好,这里是中国鲜切花第一镇、中国花木之乡,东海县双店镇……”今年7月3日,东海县双店镇的鲜花高端网络直播间开始直播。60分钟的直播时间里,双店镇大学生村官周文俏、邵应飞通过“花直达”与用户在网上进行直播互动,推销镇里的鲜切花产品。

  双店镇近年来不断寻找网络销售的最佳途径,投资400余万元新建鲜切花销售培训一体化电商平台以及“花直达”电商销售APP,通过建设电商孵化器,引导广大花农向互联网要效益。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培训电子商务人才180余人,成功培育淘宝电商67家。去年双店镇鲜切花网上“叫卖”突破1亿元,获评江苏省鲜切花电子商务示范镇。

  张爱国介绍,他2008年开始和父母一起种植鲜切花。10年来,从原来的4栋大棚发展为20余栋,他还当起了经纪人,建起近300平方米的冷库进行鲜切花和种球的保鲜,年收入近百万元,带动周边20余户农户通过种植鲜切花增收致富。

  “这是山采的树桩,经过嫁接改变叶性,提高了观赏性,深受民间盆景收藏家的喜爱。这棵树苗2016年买来的时候3000多元一株,现在两年下来,你猜猜值多少钱?4万元!”双店镇昌沂村花木种植大户鲁兵武,指着面前3米高的一株柏树跟记者说。自2014年开始,他试水种植花木盆景,现已成功带动周边28户盆景农户一起发展。

  不断挖掘农业发展潜力,打造现代农业强县,东海县形成桃林蔬菜、双店鲜切花、黄川草莓等六大主导产业。据了解,目前东海县已经启动乡村振兴战略,将把乡村旅游和生态观光农业有机结合,实现“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促进“旅农融合”,构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伴随着花香,红红火火的乡村旅游将给东海带来更多商机,也将有效带动更多农民过上富足的好日子。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