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山区“青蓝”工程助推大学生村官培养
2011-06-24 12:00: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徐松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今年以来,山东泰安市泰山区着眼于为明年村级“两委”提供充足、优秀的人员储备,实施“青蓝”工程,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力度,使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与后备干部一起培训。把大学生村官列入村级后备干部培训计划,依托街道、镇党校,统一举办了2期后备干部培训班,党校教师及14名农村老干部,对71名大学生村官和其他村级后备干部进行政策理论、三农问题和村务管理方面的培训;分7批次组织大学生村官和村级后备干部共680余人次,赴山东农业大学、泰安农业高新区、安徽小岗村等地培训学习,通过听取专家讲座、现场感受发展氛围,增强他们建设新农村的责任和本领;建立“2 1”结对帮带制度,由一名街道镇领导和一名村(社区)领导共同指导一名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使他们遇到问题有人指点,不断积累工作经验。

  按村级干部身份使用。各街道、镇把大学生村官作为一名在职村(社区)干部对待,给他们分配具体任务,让他们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和决策。建立“1+X”锻炼模式,即以任职村(社区)为主、开展多岗锻炼,统一安排大学生村官担任任职村(社区)某个条块工作的负责人,协助抓好村级中心工作;安排他们在街道和镇信访、治安、拆迁安置、招商引资等急难险重岗位上经受历练、施展才华。同时,建立大学生村官列席村(社区)重大会议制度,鼓励他们在村(社区)支委会、“两委”联席会等会议上大胆发言、发表观点,使他们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  

  依后备干部标准管理。建立起区委组织部负总责、街道和镇直接领导的“青蓝”工程管理体制,要求大学生村官与村级后备干部一样严格执行岗位目标责任管理、述职评议等制度。建立定期谈话制度,由街道和镇分工领导每月和大学生村官开展一次谈心谈话,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同时,要求他们每季度向任职村(社区)党支部提交一份书面汇报,由街道镇、村(社区)两级党组织结合工作情况进行综合鉴定。建立民主评议制度,街道镇党(工)委每半年组织大学生村官进行一次公开述职,邀请所在村(社区)党员和群众代表对大学生村官表现进行评议,参评人员现场打分,结果记入大学生村官档案。对评议结果较好的,及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对考核不胜任的,予以诫勉谈话。目前,有28名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