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村官宫钦钊:闲置的养牛场奇迹般地“复活”了
2018-07-16 16:01: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又有一头小牛出生了,这是今年新生的第7头小牛。”和记者谈起养牛的故事,山东省海阳市盘石店镇潘家沟村大学生村官宫钦钊如数家珍。虽然“官龄”只有10个月,但是宫钦钊做出的成绩却让村民交口称赞,其中之一就是让一度搁浅的黄牛养殖项目重焕生机。

 

宫钦钊牵牛回村

 

  2017年夏秋之交,初出校门的宫钦钊来到潘家沟村,他很快就摸清了情况。潘家沟村属于省级贫困村,全村共有215户、592人,其中贫困户90户。村民的收入来源大多为种植果林与外出打工。他走访发现,离村庄1500米左右的山上,有一个已经建成却闲置的养殖场。原来,这个占地3亩的养殖场,是一个黄牛养殖场,盈利用于资助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建成时,费用超出预算,导致水电工程款难以支付,故而搁浅。宫钦钊问:“拉电和接水需要多少钱啊?”村书记说:“小宫,你不了解情况。从村里拉电的话,光材料费就得8万多。当初为了环保需要,养殖场选址山上,没想到铺路费用超支太多。我们也一直在想办法,哎……”村书记的叹息声让宫钦钊陷入了沉思,如何才能让黄牛养殖场正常运转呢?

  不久,宫钦钊得知养殖场东500米处的水库准备交付使用,镇供电所要给水库配电了。他灵机一动:“哎,这可以蹭一波电啊!”于是,他将想法告诉村书记,两人当天就跑到镇供电所。由于养殖场的电力不属于水库项目,他们的诉求被合理拒绝了。蹭电不可行,他们就着手规划从水库到养殖场的线路,并做了一个大致的预算,形成了书面申请,递交给镇扶贫办及供电所相关工作人员。在各方的努力下,仅用1.3万元就让养殖场通上了电,紧接着又打了两口井。

  接下来,宫钦钊和村书记就着手物色合适的养牛人,他们找到了贫困户董大爷。60多岁的董大爷以前养过牛,后来为了挣钱出去打零工。自从老伴得了脑血栓后,老俩口就靠种植1亩地樱桃维持生计。“在家门口养牛,一年工资2万多,我终于可以靠技术脱贫了,真是没想到。” 董大爷 激动地说。

  万事俱备,只欠牛了。为了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牛,宫钦钊和村书记一行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走遍了乳山、荣成、海阳等地的10多个村庄,在大大小小的牛场或农户家中,不断比较,优中选优,最终买了12头牛,其中多数为受孕的母牛。

  第一批牛拉到村时,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牛栏刚打开,躁动的牛就窜了出来,因为多是受孕母牛,大家担心山路会让牛崽受伤,众人一路护送到牛场。

  如今养殖场里共有大小黄牛20多头,未来的销路宫钦钊早有准备。他已经和多家专业屠宰场联系好,等黄牛长成时就送去,预计能有6万元左右的盈利。

  此外,为了拓宽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宫钦钊正在筹办一个养殖合作社。贫困户可以用家禽入股,由专家做技术顾问,以提高家禽的成活率及品质,然后再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宫钦钊说,只有为村民们做些实事,才无愧于大学生村官这个身份。

  本报通讯员 李乐

  本报记者 刘琼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