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村庄建设,上海村官们贡献了怎样的智慧
2016-03-25 10:03:00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策划:杨涌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编者按 为引领和带动农村信息化发展,上海市于2014年12月启动了“智慧村庄”试点工作。金山区金山卫镇八字村、闵行区七宝镇九星村、宝山区顾村镇星星村、崇明县绿华镇绿港村、崇明县竖新镇仙桥村等五个村庄被列为第一批试点村。在智慧村庄试点中,所在村的大学生村官是如何积极参与、贡献“智慧”的?日前,记者约请星星村、绿港村、仙桥村的3位村官介绍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与村官同行分享。

图为星星村社区事务管理中心全景。 张谊 供图

 

图为绿港村村貌。 董辉 供图

 

 

 

一个点子, 书记夸我“蛮来塞”

图为姜一鸣(左)入户调查。 张谊 供图

 

  “阿婆,阿拉来看看侬。”3月21日下午,我来到沈阿婆家中看望她。沈阿婆是一位独居老人,她每天都喜欢在村里转转,跟人拉拉家常,而一向爱出门遛弯的她已经连续两天都没有在门禁系统中留下信息。“不会出什么事吧”,我放心不下,于是上门看望了沈阿婆。

  在星星村沈行社区,每个人只要使用电子身份卡通过四个主要道路口,后台就会留下出行的相关信息。对60岁以上的老人,村里将他们单独列出,由我这个村里的大学生村官每天关注他们的去向,发现问题及时上门了解。

  通过与沈阿婆交谈得知,原来这几天她都窝在家里和姐妹们打麻将。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我也再一次感受到“智慧村庄”给村民带来的“管家式”的关怀。

  由于紧邻顾村工业园区,星星村是来沪务工人员的聚居地。村内曾经各类人员混杂、治安状况复杂,卫生状况脏乱差。如何探索出一条符合宝山城郊结合部区位特点的社区综合管理新路径,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2014年,星星村有幸被列为智慧村庄建设试点村之一。作为大学生村官,我见证了“智慧村庄”建设给星星村带来的变化。

  打造“智慧村庄”,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收集整理村宅各方面的信息,通过整合分析,优化村宅治理,提高服务村民的水平。

  将村域内全部来沪人员信息收录到人口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与公安系统数据库对接,实现对外来人员的信息化管理;将房屋租赁系统与就业援助信息系统一同开发使用,一起接入顾村镇“智联城”;通过对村各主干道的摄像监控以及ETC出入门禁系统建设,实现出入社区人员的实时管理。这些手段,把星星村打造成功能比较完善、公共服务比较齐全的“智慧乡村”。

  怎样才能及时有效地服务群众呢?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走访相关单位和部分村民听意见。在村菜场旁经营一家手机店的张敬告诉我,自己8年前就从江苏老家来上海打工,一直住在星星村,结婚生子。她说办理居住证之类的证件还要往镇上跑,太麻烦了,孩子还小,还要看店,特别不方便。为此,我和其他村干部建议设立社区公共服务窗口。这个点子得到村书记的认同,并拍着我的肩膀说:“小伙子蛮来塞的嘛!”后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沈行社区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建起来了,有效整合了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资源,设置证件办理、纠纷调解、信息登记等服务窗口,为村民和来沪人员提供人口管理、行政事务、社会保障、司法救助、医疗卫生等“一站式”服务,村民们拍手称快。

  接下来,我们借鉴其他村居的工作案例,出台了完善社区管理的措施。一是助推外来人口的融入。搭建了一个由村民和来沪人员民主管理,自主表达利益诉求的平台——社区管理工作委员会,其中10名是来沪人员代表,13名是本地村民代表。二是配套跟进硬件设施,推进村宅社区化建设。在星星村内4个主要出入口设立岗亭、配置升降栏杆,组建一支由35人组成的专职保安队伍,实行封闭式管理。在4个卡口安装了智能化识别系统,对区域内所有入住人员实行“电子身份证”进出。三是逐步完善公共服务。社区事务管理服务中心不但设置了办理各种手续的柜台,还提供外来务工者所需的公共信息等服务项目。网上房屋租赁系统更方便了村民与房客。三管齐下,星星村由内到外焕然一新,社会秩序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尤为可喜的是,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进一步增强,来沪人员和村民日益融洽。

  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星星村书记助理  姜一鸣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