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大学生村官破格提拔为镇副科级领导干部,48名大学生村官通过考试进入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3名大学生村官被国有企业聘用,5名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目前在岗仅32人。”这是石泉县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的真实数据。
一个仅选聘89名大学生村官的山区县,先后有57名大学生村官找到了自己今后发展的道路。该县到底采取了什么措施确保了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扎根基层的大学生村官不再为出路发愁?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行了深入调查、认真思考。
四个到位关怀 促其增强信心
面对大学生村官这一特殊群体和宝贵人才,该县本着有利于发挥作用、有利于激发热情、有利于健康成长的原则,坚持“思想上引导、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管理上严格、出路上照顾”的理念,不断强化培养管理措施,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一是工作安排到位。选择各镇交通基础条件较好、主导产业成型、发展空间较大的村作为任职村,结合专业特长及政治面貌,分别安排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兼任村团支部副书记职务,让他们发挥作用有“位”有为。二是生活关心到位。县委组织部统一为每名大学生村官配发洗漱用品包、工作日志本、《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服务手册》,镇党委根据任职村情况,为每名大学生村官就近安排食宿和办公地点,配备生活必需品。村级党组织也积极创造良好环境,让他们开展工作有“家”的感觉。三是社会保障到位。通过银行按月足额发放生活工作补贴,统一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统筹保险、生育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工伤保险,县财政每年每人负担各类保险费用近6000元。即使在中省市生活补助资金未按时拨付到位的情况下,县财政也按期足额将生活补贴垫付发放到位。四是精神激励到位。坚持县镇领导到村必与村官谈心交流、鼓劲打气,激励他们大胆开展工作,并定期组织召开村官座谈会,对生病住院、结婚的,部领导都前往看望慰问。两河镇艾心村大学生村官胡侠勇下乡被山石砸伤,第一时间派一名副部长前去看望并送上1000元慰问金,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四项措施培养 促其提升能力
为使大学生村官尽快进入角色,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该县采取集中培训、结对帮扶、多岗练兵的办法,促其快速提升农村工作能力。一是着力构建县镇村三级培训体系。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将县级层面作为大学生村官培训的主阵地、将镇外基地作为大学生村官培训的延伸地、将任职村作为大学生村官培训的检验地,通过集中培训学政策教方法,参观学习开眼界拓思路,实践锻炼获经验提能力,每年组织不同行业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积极推荐他们参加省市组织的综合能力培训。二是全面推行“3+1”结对帮扶措施。针对大学生村官没有农村工作经验的问题,县委组织部与任职镇党委签订《帮扶管理目标责任书》,镇党委、村级党组织、派出所各明确一名主要领导,分别担任思想、工作和法制“老师”,从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言传身教,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村情民意、掌握农村工作方法,提高农村工作能力。三是积极打造无障碍空中课堂。在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开通大学生村官服务热线、建立大学生村官QQ群,为他们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和沟通交流平台,随时答疑解惑,疏通思想,交流探讨基层工作经验。四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练兵。镇村两级结合工作实际,有意识交任务、压担子,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参与到基层组织建设、征地拆迁、纠纷调处、计划生育、突发事件处理等急、难、险、重岗位上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五位一体管理 促其健康成长
该县坚持从抓制度建设着手,制定了《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实施细则》,不断夯实县镇村三级工作职责,确保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一是定位“六员”明方向。结合村情需求和村官自身优势,将大学生村官基本职责定位在当好村级内务管理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实用技术推广员、上下沟通联络员、便民服务代办员、远程教育播放管理员“六员”上,指明工作突破口,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农村,得到群众认可。二是实行岗位目标管理。将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进行量化,由镇党委与大学生村官签订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并根据阶段任务进行调整,做到考有实据。三是推行工作日志制度。每名大学生村官必须详细记录每天在村工作情况,形成完整的工作日志,做到周汇总、月总结、季汇报、年考评。四是强化日常考勤管理。大学生村官必须按时到村委会上班,工作期间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严格履行请销假制度,实行月工作最低不少于20天和年请假不超过30天的限额。未经组织部门同意,任何单位不得借用村官10天以上,凡私自离开任职村10天以上的,停发生活工作补贴,直至解除聘用合同。五是建立跟踪服务制度。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随时调阅大学生村官工作学习日志,全面掌握其工作情况、思想动态,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工作、生活困难,激发他们埋头苦干、扎根基层的干事创业热情。
三级联动考核 促其发挥作用
为正确评价大学生村官工作实绩和德才表现,该县在对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中采取“村民评价+镇党委考评+组织部审定”的办法进行,按照3:5:2的权重确定考核格次。一是合理确定考核指标。分“德、能、勤、绩、廉”5大块,设置18项指标,实行百分制考核,工作实绩占60%,工作态度、组织能力、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各占10%,最终按50%计入总分。二是镇村联动初定格次。每年底,大学生村官将全年的思想工作情况向镇党委、政府,所在村“两委”和村民代表进行专项述职,填写《大学生村官年度工作实绩表》和《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登记表》,并将工作实绩在任职村公示3天以上,接受党员群众对其工作实绩真实度和履职情况满意度民意测评,测评结果按30%计入总分。同时,镇考核组通过查阅工作日志、查阅会议记录、现场查看和个别座谈等方式,对村官工作实绩进行全面考核,结合测评得分,客观公正地提出考核等次,提交镇党委;镇党委综合任职村党组织、分管领导意见、考核组意见,集体研究确定考核格次,签字盖章后将《考核登记表》、《实绩公示表》报县委组织部。三是县委组织部复核审定。县委组织部召开部务会,结合平时检查掌握情况及部机关干部测评情况,对考核结果进行最终审定,重点对考核优秀和不称职者进行把关。同时,将年度考核登记表及实绩报告表装档备案,作为任期考核奖惩的依据,与调整使用相挂钩。
五条出路保障 促其有序流动
深刻领会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有关规定,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把畅通出路作为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一是拓宽渠道促进有序流动。引导大学生村官继续留村任职,支持大学生村官参加中、省公务员、选调生招录考试;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类就业信息,认真做好技能培训工作,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或另行择业;积极向各类企业特别是本县规模以上企业推荐大学生村官,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在大学生村官中选用合适人才,确保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二是择优提拔领导班子成员。坚持把考核优秀和经过选举担任村(社区)“两委”正副职的大学生村官,列入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对两年以上考核为优秀或担任村(社区)正副职两年以上、工作实绩特别突出、当地群众普遍公认的,经过组织考察研究,可破格提拔为镇或团县委、县妇联领导班子成员。三是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在组织科级领导干部竞争性公开选拔时,在满足任职条件的前提下,允许在村任职满2年、年度考核为称职以上的大学生村官报名参加公开竞争。四是定向招录事业单位人员。本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在坚持岗位专业需求的前提下,拿出20%的指标定向招录大学生村官或按照大学生村官任职年限在笔试中每年给予加5分,受到中、省、市、县党委、政府表彰奖励的大学生村官,另行按5、4、3、2分值加分,年度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另行加1分,加分实行累计。五是推行任职期满转岗考试。根据镇事业单位编制空缺情况,对服务期满且连续三年考核称职以上的大学生村官,探索进行转岗考试,考试内容主要为农村工作实务,根据考试成绩由高到低按30%转为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