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晋宁“80后”女村官王丽辉的尿毒症抗争记
2014-12-03 09:50:00  来源:都市时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村里的人都很热情,看见王丽辉都让她去自家坐坐

  

  

  由于整个酸水塘村只有王丽辉一个人懂电脑,所以工作量很大

  

  

  王丽辉回到了她一直任职的酸水塘村。这距离她搬出酸水塘村已经有段时间了  

  换肾:父亲的爱

  为了治病,王丽辉家已经花掉了约50万元。为了治女儿的病,父亲王维智希望把自己的肾换给女儿。

  王丽辉的父亲王维智直到今年3月,才知道女儿的病竟如此之重。“我爸爸58岁了,不敢告诉他,怕他心里有负担。”3月底,从支支吾吾的妻子那里得知实情时,王维智沉默半晌,坚决地说:“现在医学发达了,尽量医!”

  虽然在妻女面前没再说什么,但王维智私下到处打听,得知换肾可以救女儿的命。王维智特意去晋宁陪了女儿一个星期。尽管不情愿,王丽辉还是带着父亲去做了各种检查。结果显示,王维智和女儿的各种医学指标都相符,他的肾和女儿配上了型。

  得知结果后,他不断地催问女儿“什么时候做手术”,王丽辉只得一再搪塞:“医生说你身体不好,心律不齐,等你身体养好了才行,而且医院现在没床位,要等。”虽然人只剩单肾也可以存活,但她很不愿意让父亲冒这个风险。

  女儿生病之后,王维智和普会芬对医疗新闻格外上心,尤其关注医改。每看到这样的消息,王丽辉就会和家人、病友讨论,有多少跟自己相关。

  目前,王丽辉大病医保和基本医保共计11.8万元的统筹金额已经用完,从8月起,所有治疗只能全部自费。她估算了一下,自己从生病至今,已花费约50万元。“透析一次至少1000,进一天抢救室至少1万。”

  为了照顾女儿,普会芬在晋宁县城租了间约60平米大的房,家中有事便回去,第二天又匆匆赶回来。操持家里家外大小事务全部落到了王维智头上。夫妇二人经常整晚整晚地睡不着,“人老了,想得多。”

  与父亲一起在晋宁的日子里,王丽辉很开心,买了许多父亲爱吃的菜,还有一瓶酒。她知道,父亲只有两个爱好——种点花草,喝点小酒。“他16岁就学酿酒了。”

  但是,在饭桌上,王维智把酒杯收了起来。

  “爸,你怎么不喝了?”

  “给你换肾嘛。”王维智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顿时令王丽辉心酸得什么都咽不下。

  从消沉到重振

  来自朋友、同事、病友和组织的支持和鼓励,支撑着她一点点地熬那段最灰暗的日子。

  躺在出租房里,王丽辉什么也不能做,她的左腕内侧有一道2厘米长的疤,那是做动静脉内瘘手术留下的痕迹。“简单说,就是把动脉和静脉连在一起。”这个手术是长期透析治疗所必须的。术后,她的左臂血管随着心跳震动,那种景象令人吃惊。她的左臂不能量血压,不能抽血,不能打针,更不用说做事了。迄今,她总共做了三台手术,开了5刀。

  刚开始进行有规律透析的两三个月里,她始终无法接受自己的病情。每次,她都是哭着进透析室,哭着出来。她觉得,透析就是治不好的代名词。

  除了身体的病痛,精神上的压力更让人难熬。7月,在透析室里,她隔壁床位的一位病友在透析时离开人世;11月22日,正在做透析的王丽辉身体不适,被送进急救室。“在那里待了一天一夜,有6个人从里面送出来,都不在了。”每一次遇见病友的死亡,她都感同身受。

  在治疗期间,她目睹有尿毒症病友不堪忍受病痛折磨,选择终结生命。她拿过水杯,问我:“你知道他是怎么自杀的吗?”顿了一会,她说:“你肯定难以相信,他喝了6瓶矿泉水自杀。”

  王丽辉的身体曾经很棒。生病之后,各种并发症随之而来,水肿、高血压、心力衰竭、消化道损伤、贫血、头晕……因为怕父母担心,身体上的疼痛她从不表露,精神上的痛楚也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她不爱吃、寡言少语,情绪低落。这时,来自朋友、同事、病友们的支持和鼓励,支撑着她一点点地熬那段最灰暗的日子。

  疾病带给她的不只是苦痛,还有收获——真挚可贵的友情。得知她生病的消息,不少朋友尽其所能,帮她联系医院、打听治疗方法、筹措治疗费,一有空闲便来陪她,现在住的出租房,也是朋友帮忙联系的。

  一位病友劝她:“人世无常,你这病还有机会治疗。如果是出意外,一下子人就没了,留句话的机会都没有。你这么年轻,还有很多机会。”

  “对!我还这么年轻,我还有很多事要做,很多理想没实现。我还有家人、朋友、同事、亲戚,生活没那么灰暗。”王丽辉反复劝说自己:“大家都这么关心我,我没有理由消极。”

  除了亲朋,还有来自组织的关心。王丽辉生病以后,街道办把她调回县城附近的一个村里,以病假的形式继续发放村官津贴。“从街道办到县里,能申请的资金都给她申请了。”陈彩英感慨,“很多人都把村官当过渡,待个半年一年就走了。一个20多岁的女孩,能在这么偏远的地方待下来不容易。”

  网店,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村官小辉的店”在淘宝开张,得到了众人的鼎力支持。虽然还在保本阶段,但王丽辉看到了希望。

  微薄的津贴无法满足治病需要。生病以后,王丽辉不能向从前那样轻松地逛街,有什么需要的,只能上网买。很快,她萌生了开网店挣钱的想法。朋友们得知后,都很支持她。

  今年10月,她开始着手申请网店。会处理图片的朋友帮她作图,文字功底好的帮她写产品介绍。“申请的时候要写代码,这些技术上的问题我们自己解决不了。”王丽辉说,她花了一些钱,请人帮做了后台技术支持。

  得知王丽辉开网店,一位做大米生意的朋友送给她500斤大米,告诉她:“这是赞助你的,如果你卖得好,再从我这里进货,那时候再算钱。”她的大学同学知道消息后,为她发起捐款;她所在的酸水塘村委会和昆阳街道办也发起了捐款。不少人不仅捐款,买她的土特产,还通过各种私人关系帮忙找买家。“我们县委宣传部的土春荣老师帮我联系了一个老板,买了我整整一车的核桃、瓜子、红糖,价钱都没问。”

  11月27日一早,王丽辉和母亲坐车返回晋宁。一上车,她便打开手机上淘宝,查看网店情况。

  “哇,这人下了个600多元的单啊!”看到长长的一串订单,她格外开心。

  在决定卖土特产之前,有人建议她做服装或者化妆品,利润大。但她早已有了自己的想法——生病后,饮食上受困诸多,她特别在乎自己卖的东西是否有益健康。思前想后,她决定经营自己家乡的土特产。

  “核桃、瓜子都是我们村里产的,还有红糖,是彝家古法熬制的,都是原生态的东西。”因为物流不便,核桃、松子、瓜子、红糖等货物都是由家人、亲戚、朋友运到晋宁后,从晋宁发出去的,“他们都不收我运费。”

  尽管目前她的网店还在保本阶段,但她对未来抱着满满的期待。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