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泸水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和管理,不断强化大学生村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为建设美丽乡村添砖加瓦。
加强调查研究,掌握村情民情。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要求乡(镇)、村两级班子成员要主动带领大学生村官熟悉村情,沉下基层,走村入户,积极主动与村民交流,通过开展村委会低保入户调查、计生宣传、矛盾纠纷调解、走访慰问等日常工作,使大学生村官能深入到农户之中,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快速融入村集体,有效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一是发挥大学生村官信息资源优势。大学生村官积极帮助解决村民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为发展农村经济及基层组织等方面的建设,建言献策。二是发挥大学生村官理论素养较深且知识面广优势。针对村情实际,大学生村官积极宣讲党的方针政策,组织学习农业种植、畜牧饲养、法律法规、经济地理等方面的科技知识,把科学发展方式灌输到农村发展建设中;把农村传统文化以网络、电视、微信等媒介为载体传递出去。三是发挥大学生村官“现代社会理念”优势。大学生村官视野宽、思路新,能及时梳理、归纳群众反映的问题,帮助查找分析制约农村科学发展的核心问题,协助制定整改落实措施,制定适合农村科学发展的规划思路和制度机制,推进整个农村治理模式的现代化。
宣传形式多样,工作亮点突出。大学生村官通过村委会黑板报、宣传栏、短信,组织编写生动形象、通俗活泼的政策问答“小册子”、农业知识“明白纸”等载体宣传惠农政策;开展集中会议、个别入户辅导、发放宣传资料、公开联系方式等形式,积极宣讲理论实践经验、产业发展特点。各乡(镇)党委通过召开每季度的日常工作例会,引导大学生村官们因地制宜挖掘所在村组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亮点和特色,并及时进行总结宣传。要求每月上报信息简报,积极宣传村里的好人好事、先进典型及各项工作开展状况,提高本村知名度、工作透明度。力争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才干,搭建党群“连心桥”。
加强考核管理,建立激励机制。目前,泸水县在岗的大学生村官有28名,其中,中共党员有20名,24人为少数民族,9名任所在村党总支副书记。县委组织部、各乡(镇)党委严格落实省州县关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管理办法,加强对在职大学生村官的考勤考核和绩效管理,坚持日常考核、季度考评,年终评先选优机制。每季度都组织大学生村官进行理论学习,坚持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并适时学以致用,为更多年轻人树立了争当先进的“风向标”。村官们在各项工作中尽情展现青春的朝气,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村官的自身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