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云南省委组织部在插甸镇挂点帮扶以来,为提高插甸镇各行政村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县委政府每年向插甸镇补充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数名,有效保证了插甸镇一村有一名大学生村官。对此,插甸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培养管理的新手段、新方法、新举措,通过强化五项措施,实施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他们在农村基层锻炼成长成才。
一是强化传帮带措施,促进角色尽快转变。采取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村党总支书记“二对一”传帮带的方式,担任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辅导员”,传授农村群众工作经验,帮助开展各项工作,让大学生村官全程参与镇村日常工作,提高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使他们当好农村政策宣讲员、为民服务平台管理员、便民服务代办员、献计献策参谋员、文字材料处理员、科技信息传播员。同时,把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学习、工作目标确定、工作任务完成、业绩考核结果等内容与所在村委会的年度计划和年终工作考核“挂钩”,促使所在村委会主动帮助、支持、鼓励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为大学生村官搭建起良好的成长平台。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服务群众工作能力。建立大学生村官培养实施规划,实行“四项制度”。一是定期学习锻炼制度。每名大学生村官定期轮流到镇党政办和组织办锻炼学习,时间为两个月,全面熟悉掌握镇党政办和组织办具体工作流程和事宜,提升应急应变、材料写作、公文处理等能力,为以后走上其他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定期汇报工作制度。要求每位大学生村官每周记一次工作记录、每季度作一次工作总结汇报、每年度提交一份调查报告;三是集中培训制度。定期让大学生村官到省州县参加镇村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提高业务能力,使他们对如何更好地适应农村工作,提高自身素质,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四是参加会议制度。要求全镇所有大学生村官都要参加所在村的会议和全镇干部职工会议,全面了解镇村日常工作议程,熟悉全镇整体工作情况。
三是强化实践工作锻炼,提升综合能力素质。一是“压担子”。镇党委给每名大学生村官安排具体的事务,如:各类材料撰写、文化信息宣传、远程教育管理、为民服务平台管理等方面,明确要求,落实责任,进行交任务、压担子,增加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使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发展。二是“严要求”。为促使他们尽快熟悉农村工作,全面掌握工作方法,拓宽他们的视野,尽可能多的积累工作经验和方法,更好地做好基层服务,镇党委政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所有大学生村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规范请销假制度、全面参与村委会各项工作制度和参加会议制度。
四是强化督促检查指导,促其履职尽责。镇党委坚持不打招呼、不发通知的原则,定期不定期开展随机调研工作,开展走访活动,听取村干部和所在村群众的意见,对大学生村官的住村情况、工作情况、生活情况进行随机调研,全面了解掌握他们的基本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督促指导,并及时帮助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经济建设、党建、宣传、维稳、农村电商发展等工作责任的落实,为建设和谐插甸、美丽插甸、幸福插甸添砖加瓦。
五是强化考核激励,树立创先争优意识。由镇党委和村党总支对大学生村官实行两级联动考核。考核分为季度考核和年终考核,由镇党委召集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三委”班子成员和大学生村官,采取召开座谈会、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方式,重点考核大学生村官履职情况及完成重点工作任务情况等,考核结果报县人社局备案。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规定凡年度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干部,给予一次性的物质奖励,并享受发展党员优先、推荐荣誉优先和推荐定向招录考试优先,激励大学生村官的积极进取意识。
自2008年全省选聘大学生村官以来,插甸镇共选聘大学生村官31名,现在岗11名,先后有20名实现分流,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其中通过招录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8名,进入事业单位9名,进入国有企业2名,自主择业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