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昌宁县立足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实际,着力在组织选聘、管理使用、锻炼培养、畅通出路上下功夫,使大学生村官增长才干,逐步成长,确保在基层待得住、干得好、有奔头。
精心组织,选聘一批。坚持公开、竞争、择优原则,优先选聘研究生、重点院校毕业生和中共党员,注重选聘有院校学生会干部任职经历的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毕业生。重点在组织考察上下功夫,着力考察拟聘对象对选聘到村任职工作的认识理解、思想准备和将来的打算。注重综合能力素质考察,坚持把准个人特点,确保人岗匹配。自2008年以来,昌宁县共选聘了258名大学生村官,目前在岗78名,在岗村官中重点院校毕业生5名,中共党员42名,有6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2人任村副职及以上职务,均在基层一线岗位发挥重要作用。
健全机制,管理一批。制定《昌宁县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强化帮带联系制度,明确乡镇党委副书记分管大学生村官工作,乡镇班子成员和驻村(社区)常务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结对帮带所挂村大学生村官。严格落实大学生村官工作汇报、走访督查、半年谈心谈话、季度例会交流、请销假和离村(社区)审批登记等制度,强化日常管理。完善《昌宁县大学生村官考核办法》,细化大学生村官日常工作情况记录,按照量化指标和分值严格季度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年终按照村(社区)党组织初定,考核组评定,县委组织部审定的程序确定结果,对考核在称职及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分梯次进行绩效奖励。
结合实际,培训一批。昌宁县建立了县乡两级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机制,县委干教委把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每年集中培训不少于7天。围绕县情、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村务管理和基层组织建设等知识,县委组织部每年牵头组织新聘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确保大学生村官顺利完成角色转换。为进一步拓展视野,增长才干,陆续举办“百名大学生村官进企业?进新农村”、“大学生村官创业致富”、“大学生村官践行善洲精神”等专题培训班,共380多人次受训。各乡镇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先后组织大学生村官到隆阳区潞江坝学习热区经济发展经验,到邻近乡镇参观学习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大盆蔬菜种植技术等。
畅通出路,流动一批。制发《昌宁县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员定向招录推荐方案》,立足县情实际,落实政策待遇,提供政策服务,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报考选调生、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定向考录岗位,配合各级做好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招录信息咨询、推荐报考等工作,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留村任职、继续学习深造等。2008年至今,全县共实现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177名,其中考录为公务员59名,考录为事业单位73名,考录为国有企业10名,继续学习深造2名,进入乡镇党政班子14名,考核招聘为事业单位人员6名,安置到各单位公益性岗位8人,离职自主创业5名。全县曾有四成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