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老君山镇按照上级党委要求,围绕培养综合管理型“村官”的目标,坚持“管好、用好、作用发挥好”的思路,从强化“传帮带、日常管理、交流互动、培养锻炼”四个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的新路子,确保大学生村官蹲得下、留得住、干得好。
一是强化“传帮带”
建立大学生村官结对帮带制度,采取“三对一”的方法,由1名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1名大学生村官,按季度开展工作指导和交心谈心,适时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状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在村推行“书记带村官”工作方法,由党总支部书记与大学生村官进行结对帮带,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直接培养,做到开展工作带在身边,重要活动引导参与,安排任务有针对性,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农村工作水平。目前,全镇8名大学生村官实现了结对帮带全覆盖。
二是强化“日常管理”
制定了《老君山镇大学生村官考核管理办法》,明确了大学生村官岗位职责,细化了出勤考勤管理和请销假等制度,强化了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防止大学生村官工作中擅自脱岗、离岗。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制度,由镇党委对照年度目标和岗位职责,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逐项进行量化评议,并综合评定其考核等次,对评为不合格等次的,由镇党委指派专人与本人进行谈话,认真查找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三是强化“交流互动”
镇党委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召开例会,开展横向交流,听取工作汇报,畅谈工作体会,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掌握工作动态,进行工作指导;同时,镇党委 建立了大学生村官QQ群、微信群,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大学生村官通过QQ、微信平台开展交流,让村官在总结交流中借鉴他人成功做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是强化“培养锻炼”
根据大学生村各自的专业和特长安排兼职任务,进行多岗位锻炼。在实践中,让大学生村官担任远程教育管理员、脱贫攻坚指导员、党建工作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以及政策法规宣传员等,让他们了解基层,深入群众,既要学做事,也要学做人; 其次给大学生村官压担子,安排大学生村官参与村内的中心工作,让大学生村官在艰苦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对一些临时性、突发性和挑战性大的工作,安排专人做给大学生村官看,带着大学生村官干,有意识地让他们独立去处理问题,培养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作者为云南大理州剑川县老君山镇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