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农民的贴心人”
2013-07-18 10:42:00  来源:四川在线泸州频道  作者:柏朵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清华大学硕士生魏华伟当年刚一到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就被村民们来了个下马威。“高材生当村官,是来镀金的吧?”村民说话直截了当,“干好了我们敲锣打鼓送,干不好就用砖头砸你走!”5年过去了,村民挂在口头的是“吃水不忘打井人,致富不忘魏书记”,不被看好的清华高材生成了“农民贴心人”。(中国组织人事报7月17日)

  1967年~1979年之间,中国有不少文革后毕业的、属于城市户口的初、高中毕业生,下放到农村或农垦、兵团等地方去务农,这些人被统称为“知青”。当时的中国广大农村长期落后,经济不景气,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基础薄弱,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甚至出现了粮食严重短缺的现象。通过知青下乡,不仅对农村的文化工作、宣传工作和青年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在发展互助合作、农业生产上,显露出他们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和后备力量。

  现如今“大学生村官”又成了新生事物,几乎和当时的“知青”有点相似,以“锻炼大学生,培养后备干部,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目的,不仅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给基层注入新鲜血液和带来活力,并且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老百姓心中就和当初看待知青是一样的,对大学生村官会产生质疑,会不接纳他们,然而如今的大学生村官几乎都是80甚至90后,他们对自身的要求都是极高的,他们也想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升华理想、增长才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他们会学会与农民群众融为一体,充分发挥所学之长,为农民群众服务,以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扎根基层、艰苦奋斗!

  大学生村官们满怀希望与理想。到基层去,到经济薄弱村去,作出他们光荣而无悔的选择。扎根农村、长期吃苦,决不把到经济薄弱村任职设计成为人生历程中的“短期行为”;刻苦学习、不断实践,为经济薄弱村的脱贫致富做出自己的贡献;踏实工作、艰苦奋斗,用实际行动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使得他们从村民质疑的“镀金高材生”变成“农民贴心人”,从“干不好要用砖头砸走”到“吃饭没,到我家吃饭吧”这样招呼他们,这些,都是他们的付出换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认可,现在,很多乡村都亲切的称大学生村官为“农民贴心人”!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