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的大学生村官书生气浓郁,为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成都市新兴镇通过思想上引导、工作上指导、感情上联络,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管理培养机制,保障大学生村官工资、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等待遇,坚定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扎根基层的的信心。(
在“五项目人员”中,大学生村官的人数是相对较多的。这个群体几乎涵盖了全国各大高校各大专业的毕业生,谓之后备人才库实在是实至名归。从大学一路走来的人大都有体会,刚毕业那会儿,一切都是陌生的、新鲜的,面容青涩,举止拘谨,甚至和上级说话时都会发抖。这时,周围的环境将影响心态,也将影响对新单位的感情。
和企业文化一样,大学生村官获得的关心和爱护越多,对工作的认同感也越高。工资、医疗、社保等待遇是最基本的,思想引导至关重要。大学生村官会对比同期毕业的同学和朋友,混得不如别人必定会产生心理落差。那么,思想引导的重任就落在了单位工作人员的肩上,通过交流和关怀,帮助他们度过新入职的心理过度期,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大学生村官初上岗位,工作上大多和专业不挂钩,开展工作时难免抓耳搔腮。那么,单位工作人员就有责任提供帮助和指导,只有尽快掌握了手上的工作,大学生村官才能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不断推动和改进工作方法,激发基层工作的新气象。
目前,对大学生村官还缺少职业定位,难免让他们产生“过客”心理,这也不能怪大学生村官。因此,大学生村官入职后,在指导他们抓好工作的前提下,也要适当引导他们思考以后的人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毕竟大学生村官不能当一辈子,说是人生跳板也无可厚非。引导大学生村官作一个长远的打算,并有计划地付诸实践十分必要,才不至于数年后叹息虚度光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工资按时发,医疗有保障,社保不担心,食宿已落实,扶上马并送一程,对大学生村官的关怀虽说不上面面俱到,但也是宽厚温馨。那么,如何驾驭人生路,分寸就靠大学生村官自己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