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大学生村官桂千金,登上北京人民大会堂的39级台阶,健步走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场。四年履职,一位江西资深人大代表评价这位团里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娃娃代表’长大了。”(中国新闻网)
今年的全国人大代表中有11位大学生村官,人数不算少,且村官代表带来的多是原汁原味的“乡土建议”,事关“三农”问题的“硬货”,可是,两会期间铺天盖地的报道中鲜少见到他们的身影。
11位大学生村官代表皆出生于85年左右,按年龄来看,这些代表大部分来自2008年中组部首批大学生村官计划招聘的大学生,他们不仅是覆盖了我国超过三分之二的行政村的40多万在岗大学生村官的代表,也是中国千万“三支一服”青年群体的缩影。这些放弃优越生活条件来到艰苦地区工作的年轻人,关心国家发展、忧心经济走向、挂心民生难题,长期的农村工作让他们对很多基层问题都不乏真知灼见。因此,两会应该重视这个年轻群体,多多聆听他们的“乡土建议”,给大学生村官代表一个“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机会。
毋庸置疑,大学生村官代表是农村问题的最佳“传声筒”,是最贴近民情民意的一群人。他们长期工作和生活在“三农”最前沿,参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见证着农民一步步走向小康的步伐。无论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村最为突出的土地流转矛盾,还是最让政府头疼和关注的失地农民保险难题,大学生村官代表们都有长期的关注与思考,尤其是近几年好多大学生村官通过优异的表现当选了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他们作为农村“大管家”的经历使其对农村问题的认知更加全面、系统,这比任何调研都有价值的一手材料,参考这些建议可以让农村问题的解决少走一些弯路。
“十三五”的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如何落实。不管政府出台的好政策多么切合农民利益,若农村不能用好用足好政策,再美好的愿望也会“竹篮打水一场空”。让好政策在广大农村落地开花,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后备干部,是今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成小康、脱贫攻坚、农村文化宣传、城镇化、消除城乡差距等问题最可依赖的中坚力量。鉴于此,媒体应该多给这些年青人展示成绩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两会这个平台把“乡土声音”传播出去,让社会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农村问题。
人民网上大学生村官留言:“希望官方更关心我们的发展。”这是大学生村官的真实心声,是对整个社会的大声呼吁,希望媒体不要忽视这个年轻的群体,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声机会,让社会多听听他们对于农村问题的“乡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