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投入最大、难度最大、风险最大的系统工程,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焦点战役,是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地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治本”之策。目前多数易地搬迁安置点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贫困户搬迁入住。但住进了新房子,能否过上好日子?笔者认为打赢这场“硬仗”,工作重心还应需从以搬迁为主向后续扶持工作为主转变,从解决好“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精准施策,挪出“穷窝”换“穷貌”。习总书记曾强调“要保质保量让村民们搬入新居”,易地搬迁工作是牵涉到生产、医疗、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甚至生活习惯等一揽子问题的系统性工程,环环相扣、事事相连。所以,必须通盘考虑,同时精准施策。坚持搬迁和发展“两手抓”,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妥善解决搬迁群众的居住、看病、上学等问题,才能真正地“换穷貌”,让群众搬出“幸福感”。
产业带贫,斩除“穷根”改“穷业”。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必由之路,发展特色产业是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实施搬迁安置的同时,要着力推进后续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竞争力强的特色富民产业。才能不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稳定就业是搬迁群众生计保障的根本,要围绕推动搬迁群众生计方式的非农化转变,在全员培训、稳定就业等方面持续用力,提高搬迁群众劳动技能,让贫困群众既“上楼”又“上岗”,促进搬迁群众自力更生,靠勤劳的双手让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
长远谋划,走出“穷境”摘“穷帽”。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越是到了攻坚克难阶段,越要沉下心来,找准“病根”,弄清楚困难群众到底需要什么,对症下药,开出脱贫致富“良方”。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跟贫困群众算好经济账、长远账、子孙账,增强贫困群众“造血”机能、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精准扶贫成效如何,要“先看房、次看粮、再看读书郎”。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要从教育扶贫、创造就业条件等方面对搬迁户进行精准帮扶,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真真正正实现“搬得出、留得住、过得好”。
“凡做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移得出、搬得进”只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第一步,最关键的一步还是要“稳得住、能致富”。“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没有轻松实现的梦想,没有立等可取的幸福。唯有压实责任主体,坚持现行标准,接续扶持政策,形成工作合力,用实际行动回答“搬后怎么办”,让搬迁群众既“安身”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