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永燊乡黑磨村有个“兵支书”
2020-04-09 09:26: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谢远谋 丁西龙 王德菊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张洪华(右)和驻村干部在对皂角树进行田间管护

 

  退伍不褪色,改行不改志;致富带头人,攻坚好战士。这是贵州黔西永燊乡黑磨村党支部书记张洪华的真实写照。

  今年刚好五十岁的张洪华仍是一副精神抖擞、充满斗志的样子,言谈举止间流露出一种军人特有的坚定与执着。张洪华于1990年入伍,在武警西藏总队服役,由于勤奋好学,品格优良,素质过硬,被连队授予“优秀义务兵”的称号,并在部队上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退伍后的张洪华和许多年轻人一样,背起了背包闯四方,在东莞一家工厂里当起了技术工兼管理人员,八年的务工生涯让张洪华积累了更加丰富的人生阅历。

  2010年,返乡创业的张洪华被黑磨村群众选进了“两委”班子,相继担任黑磨村村委会副主任、主任,开启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征程。2016年,深受组织信任和群众拥护的张洪华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2019年,张洪华挑起了支书主任“一肩挑”的重担。

  曾经的黑磨村,在群众的印象里,茅草房、苞谷饭、泥巴路、人背马驼等这些与贫穷相关的物事占据了人们的记忆。看到自己的家乡还在温饱线上挣扎,从当上村干部的那天起,张洪华就在心里许下了一个承诺,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带着黑磨村群众战胜贫困,走上脱贫致富的小康路。

  以前黑磨村群众用水需到邻近的韩家店村取水,由于交通不畅,路途遥远,只能靠人背马驼,劳动力欠缺的人家更是“吃水如吃油”。吃水问题不解决,哪能腾出时间来搞生产?张洪华和“两委”班子一边向乡党委政府和水利部门申请支持,一边与群众商议,谋划解决人蓄饮水的办法和策略。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张洪华带着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挖通了5千多米长的管沟,安通了输水管道,将水龙头安装到了各家各户,黑磨村群众终于用上了梦寐以求的自来水,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

  “要致富,先修路。”张洪华凭着在部队上练就的强健体质和坚定毅力,起早摸黑,夜以继日地带着群众修建通村通组路。每天张洪华都是第一个到达、最后一个离开施工现场的人,在他的亲力亲为和精心组织下,黑磨村修路期间从没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和矛盾纠纷,也没有出现过质量返工问题。到2017年,黑磨村共修通(硬化)通村路2.3千米、通组路8.15千米,硬化连户路2万多米、院坝3千多平方米。

  在国家扶贫政策和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张洪华和“两委”班子成员抢抓精准扶贫的历史机遇,全力实施“危房改造”“电网改造”等惠民工程,水、电、路、讯、房实现了全覆盖,为全村人居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夯实了基础。

  有道是“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张洪华始终铭记在党旗下的庄严承诺,永葆一名军人的初心本色,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时走在前,事事做表率,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我们支书不愧是当过兵的人,吃得苦、吃得亏,有担当、有作为,实实在在为我们办了不少的实事好事,我们一定坚决支持和拥护他。”这是黑磨村群众对张洪华的评价。

  2014年,江都高速息黔段工程启动,过境永燊乡的线路涉及黑磨村200多户农户,其中需房屋拆迁的就有39户。由于涉及面广,群众对征地和拆迁政策意见不统一,群众工作一时之间陷入了僵局。为不影响国家建设进度,同时确保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失,张洪华带着“两委”班子和驻村干部认真测量土地和建筑物面积,清点竹木和农作物数量,通过入户宣传、召开小组会和村民大会的方式,向群众讲解补偿标准并对补偿结果进行公示,从而打消了群众的疑虑。

  “我自己就被征用了4亩多土地,300多平方米的砖混楼房也要被拆,家人其实也很想不通,但自己家人的工作总要好做得多。在群众会上我当着大家表态,拆房就先拆我家的。”张洪华憨厚地笑着说。在张洪华的带动下,黑磨村的征地拆迁工作如期完成,确保高速路建设正常推进。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张洪华充分彰显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军人本色,迅速落实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组建党员先锋队,将退伍军人、村民小组长、护林员、保洁员等组成临时战斗小组,设立疫情防控服务点,坚决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

  “疫情发生以来,张支书一直带头轮班执勤,没值班的时候,他就到各个服务点查看防控情况。他把自己的私车装上大喇叭,贴上宣传标语,到各村民小组开展流动宣传,劝导村民不外出、不聚餐、不聚集。那段时间张支书就像定海神针一样,让大家心里感到很踏实,对战胜疫情充满了信心,觉得没有过不去的坎。”黑磨村驻村干部罗涛感慨地说。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啃下脱贫攻坚最后的“硬骨头”,当前,在“兵支书”张洪华的带领下,黑磨村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有序开展春耕工作,确保战疫战贫两不误。

  在“支部+”模式引领下,黑磨村组建起了“村社一体”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其他群众以土地、劳动力等方式入股合作社。截止目前,黑磨村已种植刺梨500多亩、皂角200多亩、其它经果林300多亩、规划套种大豆800多亩,在致富能手的带动下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养殖獭兔1000余只,产业结构调整有序推进,不断补齐发展短板,拓宽群众的收入渠道,确保群众稳定增收。

  如今的黑磨村,已彻底撕掉贫困标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正向着全面小康目标迈进。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