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让田野闪耀青春的魔性
2019-04-30 11:11: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前不久,位于苏州北太湖边的几百亩油菜花到了争奇斗艳时刻,成畦成片的金黄色弥散开来,便成一片花海,淹没了田野,淹没了村庄……美景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游客。

  这些油菜花的“开发者”是朱赟德,一名“伴着米袋子长大”的90后。他解释,种过油菜的土地上长出的大米会溢出“金香”,所以大米取名“金香溢”。

  2013年,大学本科毕业后,他来到苏州相城区望亭镇,“子承父业”拿起了锄头。少年时流行的《稻香》还在耳边环绕,而今他“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

  虽说是“农二代”,但当他真正接触农业一线生产,不禁感叹:真的很辛苦!农忙时节正值盛夏,烈日炎炎,长时间面朝黄土背朝天,皮肤被晒得黝黑。

  “实际一线生产比课本上知识复杂太多了。”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他发现,自己对当地作物的生长规律一无所知,书本知识在田间根本派不上用场。为了更多地了解农业生产技能,他每天跟着老农艺师,一点点学习。他卷起裤脚,踏入田间地头,亲身实践。

  水稻种植中育苗尤为关键。2014年,朱赟德曾“栽过跟头”。由于选择的育秧机制保水性较差,导致一部分幼苗因脱水而枯亡。他吸取教训,改进灌水方式,增加每天巡视次数。同时在农科所帮助下,研制出一种保水性较好的营养土,规避了很多风险。

  这两年,“掌管”着2000亩稻田的他逐渐意识到,按照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人工成本太高。于是,他又开始研究起各种机械,参加农机驾驶、维护等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自然灾害不可预测,每年面临很多不确定风险。于是,“风调雨顺”成为他最简单、也最奢侈的愿望。

  随着客户评价和赞赏变多,朱赟德对行业的认知也发生改变——原来他只想“给父亲分担一点压力”,如今他越来越希望自己能在乡村振兴中有所作为。

  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涌现了一大批像朱赟德这样的“新农人”。农产园规划面积两万亩,工作人员15人,其中35周岁以下的14人,均为“持证上岗”的青年职业农民,拥有农业相关专业中级职称2人,相关专业高级职称1人。去年,农产园还荣获“江苏省青年文明号”称号,还喊出“有青年文明号的地方就要有青年服务”口号。

  作为“副号长”的林亚萍外号“草莓硕士”。2008年毕业后,未能进入事业单位的她一头扎进农村,阴差阳错与草莓结下“不解情缘”。

  初来乍到,书生气十足的她曾被村民质疑:大学生来种田,什么都不会。

  林亚萍“天生脸皮厚”,性格比较执拗,她不怕苦,卷起裤腿钻进田间地头,除草、播种、浇水、驱虫……一个不落,还经常乐呵呵地跟老农民请教。

  在地里泡了大半年,她逐渐摸索出一点儿头绪,想要经营草莓园,遭到父母反对:“农业有多苦你是不知道的,就等着撞南墙吧。”

  最初几年,她形容自己“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年工资只有两三万元,第一年就亏了四五万元,“输”个底朝天。但她想着学费不能白交,还是决定咬着牙坚持干。

  她每天起早贪黑,不断摸索种植技术。后来,她创新推出草莓与水稻“水旱轮作”种植方法,最后获得了江苏省农村青年创业大赛的冠军。“我们不打农药,以一种生态的方式恢复土壤肥力,也能保证草莓的生态、绿色、安全。”林亚萍说。

  每年4月是草莓采摘的最佳时期,水分足,甜度高,草莓园游客络绎不绝。她公司有70多亩草莓园,年销售额超过70万元,“种草莓11年了,草莓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林亚萍看到乡村振兴给农文旅发展带来的机遇,她希望打造一个生态休闲娱乐一体化的农业园。

  目前,她所在的农业园正在发生变化:有年轻人返乡创业开出农家乐,无论就餐环境还是菜品菜色,都不输五星级酒店。美食街随后应运而生,经常客朋满座。如今,美食街不但有农家乐,还有茶吧、咖啡馆。数据显示,去年超过78万人次的游客光顾这里。

  更重要的是,一大批爱农村、爱农业、有文化的年轻人也“扎根”于此。目前,农产园已引进创业团队58个,先后培养全国劳动模范1人、苏州市劳动模范2人、新型职业农民31人、农业实用人才33人……青春赋予了这群奔跑在乡村振兴路上的群体更多活力和希望。

  苏州相城区望亭镇党委书记顾敏说,有非常好的人才政策作保障,经过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放得下包袱,甩得开手脚。

  “我是新生代农人,开着拖拉机来把田耕”……前不久,抖音上这个短视频走红。谁也没想到,这么有魔性的曲调,竟来自“农耕小哥”朱赟德之口。这是包括朱赟德在内的这群年轻人的新尝试,在他们看来,农业不应那么枯燥,而应伴有青春的“魔性”——让新农人的青春在田野闪光。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