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人社扶贫攻坚战
2019-04-29 14:51:0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兰州牛肉面,让我脱了贫。”

  家住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大茨滩村的周二洒,在村委会的火炉旁高兴地说。窗外春雪未消,屋内暖意融融。

  今年35岁的周二洒曾经是个贫困户,那时,自己没技术,到工地当小工又挣不下钱,眼看孩子们慢慢长大,他心里总是沉甸甸的。

  转机发生在2016年,州人社局定点帮扶大茨滩村,把“培训大篷车”开到家门口。“免费参加了半个多月的拉面培训,还拿到了证书。后来我去杭州老乡开的拉面馆当了一年多学徒。去年,我自己在深圳开了家拉面馆,一年下来挣了十几万元!”

  周二洒一家的脱贫致富,是甘肃大力开展深度贫困地区人社扶贫工作的缩影。去年一年,甘肃深度贫困地区——临夏州、甘南州和武威市天祝县(两州一县),有3万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参加了技能培训;输转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8万人,劳务收入近10亿元;为40多万贫困人口代缴养老保险4000多万元……

  一串串数字背后,是该省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人社扶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

  技能培训+劳务输转

  一条龙服务让贫困劳动力走出大山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近年来,甘肃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深度贫困地区,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大抓就业扶贫。

  为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甘肃坚持培训就业一体化。2017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提出实施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实行“带薪培训+实训”模式,着力推进培训、鉴定、输转一体化服务体系。2018年,出台《脱贫攻坚就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将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和转移就业质量等全部纳入其中,并指导“两州一县”细化政策举措。

  同时,为做实做细“一户一策”、提高工作的精准性,甘肃省人社厅还制定了《精准脱贫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转到户到人工作方案》和《关于建立完善就业扶贫“一库五名单”的通知》,集中力量为每一名有培训输转意愿的劳动力制定针对性的帮扶计划。

  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后,甘肃省“两州一县”狠抓落实,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操作方法。

  临夏州人社局围绕市场需求和劳动力意愿,重点培育有地域特色和传统优势的培训工种,如牛肉拉面、东乡手抓、临夏砖雕等,扩大品牌知名度。同时,把劳务产业确定为全州三大“百亿元”产业之一,组织实施技能培训、中介培育、基地建设、品牌打造、劳务脱贫、队伍建设等“六大行动”。还与厦门深入开展东西劳务扶贫协作,针对厦门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定向培训。

  甘南州人社局会同4部门制定全州脱贫攻坚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针对劳动力不同培训需求和转移就业意愿,量身定做“菜单”,综合运用“送教下乡”和“培训大篷车”等方式,分类精准实施就业技能、农牧业实用技术、“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创业等培训。

  天祝县人社局制定了脱贫攻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提出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突出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开展分类培训,建立健全培训、鉴定、输转、维权为一体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到2020年,实现有培训需求和输转意愿的农牧民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全覆盖。

  “上午刚跟8家用工企业沟通完,待会儿要送一批老乡去厦门,过几天还有50多人要去,得提前帮他们联系好。”临夏州和政县人社局劳务办副主任罗云说着就接到了老乡的电话。

  厦门集美区结对帮扶和政县,罗云从去年开始就到那里挂职,专门协调两地劳务输转工作。他把乡亲们从老家带出去,帮助解决吃饭、住宿、工作、工资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和乡亲们在工厂同吃同住,每天到岗位上询问情况。用他的话说,就是“人社部门开展一条龙服务,把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扶上马、送到岗、帮到底”。

  打来电话的是新庄乡的黄怀忠,刚拿到工资条的他,第一个想到了罗云:“这个月我拿了7000多,比你挣得还多哩!我以后在厂子里踏实干,你不要担心我。”

  开展技能培训和鉴定、搜集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和用工企业岗位需求、定期开展回访……各级人社部门的好政策,通过每个像罗云一样的人社干部落实到村、精准到户,越来越多的贫困劳动力也因此走出大山,给整个家庭带来希望。

  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

  人社干部把就业岗位送上门

  要把能外出打工的送出去,还要把岗位送到家门口,让不便外出的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扶持企业在贫困乡村发展一批扶贫车间、鼓励开发多种形式的公益岗位,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业。

  甘肃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迅速出台《关于扶持发展扶贫车间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意见》和乡村公益性岗位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提出财政奖补、金融支持、土地优惠等11条扶持政策。同时,还在天水、平凉召开全省扶贫车间建设暨就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全力推动扶贫车间建设。该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组合拳,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创建、围绕“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建设、招商引资和鼓励能人兴建以及东西扶贫协作对口援建等五种方式建设厂房式、“合作社+农户”式、“互联网+”式和居家式等多种类型的扶贫车间。截至去年底,该省共建设扶贫车间754个,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1.6万人。

  达哇就是扶贫车间的受益者之一。

  从前,家住甘南州合作市佐盖多玛乡仁多玛村的达哇因家中没养牛羊,无固定收入来源,只能留下身体残疾的妻子外出打工。后来,合作市鼓励企业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并给予奖励,建在村里的牦牛绒加工企业——诺乐工坊积极响应号召,知道了达哇家的情况后,主动登门拜访,吸收他和妻子一起到工坊上班。

  现在,达哇在工坊里当维修工,妻子负责产品检查,两人每月都有3000多元的收入,家里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更重要的是,我可以照顾妻子,她的腿不是很好,以前出去打工我总担心她,现在能一起工作我很放心。”

  在甘南州,像诺乐工坊这样的扶贫车间有62个,吸纳了3000多人就业。同样,临夏州也建成各类扶贫车间110多家,吸纳就业60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800多人。

  此外,临夏州在400个深度贫困村和700个行政村,开发了护林员、卫生员、护渠员、交通协管员等八大类型的6000多个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以及800个贫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扶贫专岗。天祝县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农村低保对象中选聘乡村环境卫生保洁员2800多名,补充乡村道路管护员500多名,给予岗位补贴,通过帮助就近就业增加收入,加快脱贫摘帽的步伐。

  临夏州人社局副局长刘世才说:“下一步,州里要协调农牧、林业、交通、民政、扶贫等部门,开发更多公益性岗位,优先用于安置贫困劳动力,通过以工代赈、劳务补助等方式,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增收。”

  保障兜底+定点帮扶

  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对有劳动能力的,要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等办法实现脱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要确保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

  截至2018年底,甘肃省为34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4亿元,其中“两州一县”共为4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代缴4000多万元。临夏州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8万人次,支出医保基金3.4亿元。甘南州为17万贫困人口实施医疗保险费资助1300余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为100%,确保贫困人员一个不落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覆盖范围。

  不落一人,也要不漏一村。让贫困人口生活有保障、日子有盼头,也要让贫困村庄的面貌大换样。

  甘肃各级人社部门在做好专项扶贫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定点扶贫,和贫困村结对子,携手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位于临夏州积石山县的大茨滩村海拔高、交通闭塞、群众教育程度低、人均耕地少、产业单一且不成规模,前几年,新媳妇都不愿意嫁过来。临夏州人社局定点帮扶该村后,不仅充分发挥本部门优势,和乡政府联合开展技能培训,引入劳务经纪人帮助劳务输转,还协调其他部门,为村里修硬化路、建新校舍、改造危房、引进中药种植产业……

  现在,村里电通了、水通了、房前屋后都干净了,不仅如此,村民收入翻了番,30多户村民在外开拉面馆,大部分村民经过培训后外出务工,劳务收入占总收入的78%。下一步,村里要发展乡村旅游业,建设5家农家乐,让村集体经济也充裕起来。

  那吾镇的一合尼村是甘南州合作市人社局的定点帮扶村,村里大部分是藏族群众,村民居住比较分散。自2015年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驻村队员帮村民申请暖棚维修、解决危房改造、争取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仅如此,每当有新政策下来,局里的包户干部都走村入户宣传讲解,让村民第一时间了解惠农新动向。

  2018年6月,一合尼村整村脱贫,但市人社局的驻村工作队仍坚守岗位。“脱贫不脱政策,村民们遇到大事小情都会来村委会找我,得到他们的认可和信任我很开心。”人社局驻村工作队员仁青如是说。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甘肃省各级人社部门和全体人社干部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个承诺。

  春雪止,春风来,陇原上春意渐浓,生机勃勃。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