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政策太好啦,老百姓都是一片欢呼声,只要说起‘搬’的一声,个个都问哪个时候才能搬,希望早点搬了”这是云南巧家县药山镇麦坪村异地搬迁村民受邀昭通电台采访时的对话。
2018年9月15日,是药山镇麦坪村大水沟、云盘、堰沟三个小组49户205人集体搬进新居的大喜日子。村民朱金品说到:“搬到这里,领导跟我们讲,肯定不会让我们饿肚子。有了共产党,对于未来,我们是放心的!”。他口中的这位领导就是巧家县委组织部驻药山镇麦坪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胡志华。
2015年,巧家县委组织部开始挂钩药山镇麦坪村。从海拔4000多米的药山上山水冲刷下来的一条深沟里,就隐藏着生活在药山镇麦坪村大水沟、云盘、堰沟、药山村月亮洞、牛场、小垴包6个小组100多户人家,那里海拔都在2500米以上。在2010年以前,几个小组都不通电、不通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群众的出行全靠人背马驮,几个小组直到搬迁进新居,还没有从山里活卖过一头猪。在鲁甸“8.03”地震时,有几户的房子被震垮,建房用的钢筋水泥全靠人背马驮。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胡志华心里没底,不过胡志华知道路不通是首要的难题,“要致富先修路”,便向组织部领导反映了此情况,在开展易地搬迁工作之前,巧家县委组织部向相关部门协调到80万元资金,修通了云盘、堰沟、大水沟3个小组的道路。
直到易地搬迁后,胡志华才吐露心声:“当时说要脱贫,真的是心里没底。2017年6月份,通知这里要实施易地搬迁了,我们才觉得这里的老百姓终于有了希望”。
“小行动”筑起了五保户老人走出大山的希望路
易地搬迁当天,3个五保户老人投靠了亲人,剩下的6个五保户因不符合易地搬迁条件,又无亲友投靠,三个村社一搬迁,他们就孤立出来了,在这个往返集镇都要5个小时的大山深处,几个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老人怎么生存?胡志华知道此事后,立刻联系当地党委政府,协调后把安置房借出来给几位老人居住。胡志华购买了简单的安家用品,召集工作队几个人和村委人员,里里外外的收拾屋子,安置好老人。几个老人喜极而泣,不停的念叨:“共产党的政策太好啦,能够让我们也搬出来,不然要和这座山埋在一起了”。
“小行动”为原本破碎不堪的家庭筑起求学路
今年3月,胡志华收到麦坪小组李英兰发来的微信:“胡大爹,我最近成绩又提高了,我爷爷奶奶那还要多麻烦你们,等我以后出息了报答你们,孝顺爷爷奶奶”。这个16岁的小姑娘,父母去世得早,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72岁的爷爷是家里唯一的支柱,居住的房子破烂不堪,生活拮据得很,李英兰也因此辍学在家跟着忙农活。胡志华知道后,为李英兰申请了“孤儿”和全家“兜底保障”,因为拿不出钱修新房,通过申请为房屋做了修缮加固。又联系到县教育局,为李英兰争取到学习的机会,去年4月,李英兰得以返校就读于曲靖技术学院。现如今,李英兰经常通过胡志华跟家里联系。胡志华早把李英兰当成自己的“亲侄女”,一边教导她的学习,一边帮助她家的生活。
“小行动”筑起单身汉的创业路
在近几年,麦坪村有不少群众举家外出务工,不想回来,姑娘嫁出去就不回来,外出务工的小伙子只要找到外面的对象,宁愿当上门女婿也不愿带女朋友回来,麦坪村现在30多40岁还未成家的还有10多人,火地村村民黄兆坤就是其中一个。入户时,胡志华了解到这个40岁还没娶上媳妇儿的光棍,问他原因,黄兆坤说:“这些穷山里,没有姑娘愿意嫁进来,想去打工又放心不下老人,想做生意又没钱、没路子”。于是胡志华寻思着,通过一番调查,考虑黄兆坤有驾照,并且家家户户搞修建,建议黄兆坤做货运生意,便帮他申请金融贷款,胡志华说:“好好干,既然有这么好的政策,就不要错过了,在本地把生意做起来,家里的老人也能照顾,媳妇还怕找不到吗”。现在黄兆坤的货运生意逐渐上了道,偶尔遇到难题,第一想到的就是向他的胡大哥寻求帮助,胡志华都是尽心尽力的出主意,跟着黄兆坤一起谋办法。
这些都是胡志华所做的很小的一部分,他说:“身为扶贫人,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但是做得还远远不够。现在我们通过易地搬迁工作解决了药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解决了群众向美好生活追求的愿望;通过劳动力培训、转移实现增收致富;通过解决学生就学问题,实现了扶贫与扶智的结合。但只要还有一村没有出列,一户没有脱贫,我们就不能停止脚步,不能再让“贫二代”的现象发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