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有一个全国独一无二的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幸福家园建设管理局。该政府部门的核心任务更是独一无二,即在2025年前完成相应数量农牧民从高海拔到低海拔地区生活。
为何要将农牧民从高海拔搬迁到低海拔地区?已经搬迁到森不日的藏族群众最有发言权。
73岁的达瓦次仁经历过两次搬迁。40多年前,达瓦次仁和同乡第一次搬迁到在无人区建起来的双湖县。双湖县条件比之前稍好,但这里平均海拔5000多米,空气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40%,每年8级以上大风天超200天,是“生命禁区”中的禁区。
作为全国海拔最高的县,双湖县又被称为“人类生理极限试验场”,高原病多发,就医就学就业难度大,贫困发生率曾高达35.67%,是全国深度贫困县。
2018年,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实施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规划(2018-2025年),涉及海拔4800米以上的那曲、阿里、日喀则3个地市20个县97个乡镇450个村,共13万多人,其中10万余人将安置在雅鲁藏布江沿岸,形成一个功能齐全、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城镇。
达瓦次仁和同乡此次搬迁的目的地就是森不日。森不日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紧邻拉萨,海拔降了1000多米,气候更加适宜。达瓦次仁的新家有150平方米,洗衣机、电视机、煤气灶等一应俱全。
和达瓦次仁一样的森不日新居民还有近千户。2019年年底,来自那曲市安多县色务乡,双湖县嘎措乡、雅曲乡、措折强玛乡的957户4058名群众陆续搬迁至此。
今年9月底,森不日举办第一届高原苹果采摘节,以迎接森不日第一个产业项目经果林项目种植的矮化苹果丰收。
山南市幸福家园建设管理局干部刘强介绍,矮化苹果种植园是那曲市投资建设的扶贫项目,目前委托给贡嘎县康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管理运营,果园收入的65%将分红给搬迁群众。技术人员会对搬迁群众进行培训,帮他们掌握修枝、拉枝等技能。
刘强说,在森不日,牦牛育肥、皮革加工厂等配套产业项目正在建设中,这些项目将为搬迁过来的藏族群众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确保他们可以过上更富足的小康生活。
拉萨市当雄县羊八井镇彩渠塘村是另一个从高海拔地区到低海拔地区的移民搬迁新村,这里演绎着另一个极高海拔地区移民故事。记者在彩渠塘村看到,村里崭新的藏式楼房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村民房子宽敞明亮,还有温泉浴室。
达娃次仁今年1月来到彩渠塘村,是驻村工作队队长。他介绍说,彩渠塘村每户村民都患有高海拔病,他们从西藏高海拔地区搬迁到这里,一方面可以利用羊八井丰富的地热资源及特别的医疗队伍对他们进行集中治疗,另一方面也可以摆脱曾经高海拔地区生活的恶劣环境。
彩渠塘村第一书记德吉说,2017年第一期搬迁过来150户683人,其中204人患有风湿病。这一年,拉萨市人民医院派出了第一批驻村工作队,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在这里建立了风湿病防治研究羊八井基地,为搬迁群众治疗疾病。
洛丹的老家在那曲市尼玛县卓瓦乡,海拔5000多米,空气稀薄、气候寒冷。恶劣的自然条件让洛丹的妻子患上风湿病,逐渐丧失劳动能力。搬到彩渠塘后,洛丹妻子得到了精心治疗,病情日渐好转,现在已能下地行走,还可以干简单的农活。
除了有病可以及时治疗,彩渠塘的新村民还有了越来越多的致富门路。近年来,彩渠塘村先后投资旅游景区项目、开办绵羊育肥基地、成立手工编织合作社,逐步在家门口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
四季吉祥村同样是拉萨河谷地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移民村,该村是西藏首批易地扶贫搬迁点,目前已完成搬迁入住303户1468人,其中曲水县搬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255户1181人,昌都三岩跨地市搬迁群众36户217人,高海拔搬迁户12户70人。
为了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四季吉祥村附近配套了万亩藏药材种植基地、林木良种繁育基地、有机肥厂、奶牛养殖场、百亩温室大棚等产业,有劳动力的群众逐步转变为产业工人,获得稳定的工资收入。同时,四季吉祥村周边还配套了幼儿园、小学、卫生院、一站式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
次仁多吉从1600公里外金沙江畔的三岩片区雄松乡加卡村搬迁而来,家里10口人分到了165平方米的独栋二层房屋。现在他和妻子在乡保洁公司上班,每人每月有3600元的工资;22岁的大儿子在温室大棚上班,每月有4000元的工资;家中其他6个孩子都在附近学校上学。
森不日村、彩渠塘村、四季吉祥村是西藏极高海拔地区搬迁的范例。对西藏来说,极高海拔地区搬迁到底意味着什么?西藏自治区在一次研究《西藏自治区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规划(2018-2025年)》执行的会议上指出,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将在推动西藏人口适度规模集中、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发育程度提高等方面产生极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