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东南州157支调研组走进乡村解剖麻雀补短板
2020-11-11 09:26:0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陈军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今年9月以来,贵州黔东南州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着力点,统筹组织系统人员力量,组建157支调研组,深入乡村一线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大调研,解剖麻雀、破解难题,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集结优势兵力找症结

  “通过专题培训,我们对调研的主要内容有了系统掌握,开展调研工作时能更聚焦、更深入、更精准。”榕江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余胜文在全州基层组织建设大调研业务培训后说道。

  该州坚持“既是调研也是督战”原则,采取“上下联动查、群策群力研、集中短板帮”的调研方式,依托州委组织部13个督战分队、县级组织部门144个督战分队成立调研组,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同时,从纪检部门和组织部门抽调人员,组成14个机动督战小组,确保调研质量。

  调研工作中,各调研组围绕基层党组织主体责任落实、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乡村治理能力等10方面33项具体指标,先后深入16个县(市)、218个乡镇(街道)、1686个村以及7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实地调研,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092个,现场帮助解决问题181个,限时督促整改问题28个。

  聚焦薄弱环节补短板

  “我们搬到城里住,在周边打打零工,勉强养活一家子。后来,社区动员我到扶贫工厂学裁缝做衣服,每月工资有2800元左右,现在我们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这是调研组走访易地扶贫搬迁点天柱县惠民社区贫困户女工杨芝苹的场景,也是深入调研时,现场帮助解决的问题之一。

  “以前,时不时有一些贫困户返回老家生活,主要是因为没有收入来源。扶贫工厂建成后,他们有了稳定岗位和收入,安置点的医疗、教育等各方面条件又有保障,大家的心就稳了。”一名党建扶贫工厂管理人员向调研组介绍。

  为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天柱县着力在技能培训上下功夫,在联山街道引进9家培训机构,先后举办了电工、家政、美容、厨师、服装、网红等各类培训,像杨芝苹一样通过技能培训“脱农装、着工装”的妇女还有很多。

  该州坚持问题导向,将发现的209个问题,分门别类纳入“攻坚责任、攻坚堡垒、攻坚队伍、攻坚能力、攻坚打法、激励担当”6个方面进行登记,通过“派单式”整改销号的办法,及时反馈、移交问题清单,落实“十日一调度一谈判”,由州、县两级组织部门联动抓好整改、对应销号。

  对标疑难问题开处方

  “各级党组织是否落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工作责任、帮扶责任?村干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如何解决?乡村治理水平怎么提高?……”这是该州基层组织建设大调研工作调度会上提出的问题。

  自大调研工作开展以来,黔东南州将在基层发现的老大难问题汇聚成册,逐一解剖分析,拿对策建议,形成一批可学、可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在全州范围内大力推广,供各地学习借鉴,推动全州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全面过硬。

  “要是没有村级合作社,我今年的收入就没了着落。”榕江县古州镇高文村李老玉一边在百香果种植基地忙着采摘,一边与调研组队员交谈。该县村级党组织通过“村社合一”“党社联建”“社社联建”模式,村级合作社围绕“果、蔬、药、菌、鸡、猪”六大产业,因地制宜谋发展,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以前,升学宴、搬家酒、满月酒,各种酒宴滥办成风,村干部也难管得住。现在村规民约建立起来了,大家都能自觉遵守。”基层干部普遍感受到这一转变。该州全面推行“村‘两委’+村民小组+‘十户一体’”三级自治模式,把分散的农户再组织起来,共担社会责任、共创文明乡村、共兴产业发展,社会反响良好。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