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月谈”,蹚出乡村善治新路径
2023-04-28 11:20: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记者 朱秀霞 通讯员 钱佳 实习生 李佳瑶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芦荡村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在阿庆茶馆开展“春来月谈”,共同分享水产养殖技术。

  在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的春来茶馆是革命战争时期新四军的地下联络站。今日的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打造了党建品牌“春来月谈”,和当年的春来茶馆一样,架起了党群连心桥,不仅让村民切身感受到生活变化,也温润着共建共享共治的生活之美。

  网格化管理,一网兜起大小事

  “进深稍微加深一点。”“两幢房子要分开,不能连体。”去年初,沙南村党群服务中心聚集了好多村民,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沙南村正在开展裴家庄“整村移位”项目, 村民对于规划的房型意见不一,沙南村邀请镇领导、户代表、设计单位一起召开“春来月谈”议事会。不久,裴家庄新房土建工作均已完成,大部分村民开始装修、等待入住。

  近年来,沙家浜镇党委精耕“春来月谈”党建品牌,有效解决了一批反映强烈的民生堵点、难点问题。

  “‘春来’选取方言‘村来’谐音,指的是邀请村民到村里来反映问题、提出意见;‘月谈’指的是定期邀请党员群众围绕焦点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和措施。”沙家浜镇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钱佳介绍道。“春来月谈”以“巡查中谈”和“定主题谈”两种形式分类解决群众诉求,网格员、网格志愿者在日常巡查中受理常见问题,能当场解决的立刻办,暂不能解决的提请有关部门协商办;每两月,全镇42个网格党支部根据近期重点工作确定主题,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开展议事会。

  为丰富品牌内涵,沙家浜镇党委结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根系工程”,划分225个微网格,并从党员骨干、村(居)民代表、热心群众中选配微网格联络员“海棠先锋”。“海棠先锋”以“春来月谈”为载体,常态开展走访入户,推动党建网、服务网、治理网“三网合一”。

  数字化赋能,指尖守望有温度

  早前,镇集成指挥中心平台接到群众反映,便民服务中心开放时间与群众作息时间不匹配,有些业务无法办理。于是,沙家浜镇相关职能部门邀请群众代表召开“春来月谈”议事会,经协商推出了“网格化+便民服务”项目,做到让群众“零跑腿”——群众线上“下单”,网格员在线“接单”后上门收取材料,通过系统上传到平台,再转派至便民服务中心,业务审批完成后邮寄给群众。

  沙家浜镇党委以“春来月谈”为枢纽,在集成指挥中心现有平台的基础上,纳入智慧乡村治理、污防攻坚等衍生“N+”模块功能。网格内无法解决的民生难题,由平台汇总后交由镇主要领导签阅派单督办,明确责任主体、办理时限。“小到一个井盖、一处绿化,大到村庄发展、社区治理,都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们要做的就是依托大数据,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沙家浜镇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叶晓华如是说。

  为了推深数字乡村建设,沙家浜镇党委还持续用好用活数字门牌、“先锋领治·码上到”小程序、“海棠之声”智慧灯杆等多元载体,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处置矛盾问题。2022年4月,芦荡村的民宿负责人遇到了难题。“为了协调解决民宿建设问题,我们通过‘海棠有约·共商共办’平台向相关市级机关发出了在线邀约。”芦荡村第一书记童乐说,6名市级机关“红色代办员”第一时间前往芦荡村“报到”,对两家民宿进行走访调研,并召开联席会议提供业务指导。目前,民宿即将竣工营业。

  精细化服务,幸福生活来敲门

  沙家浜镇的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开展“春来月谈”。在华阳村渔业先锋站,人手一杯茶,村党总支书记周纪忠正和十多名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共同讨论渔阳路沿线安装路灯事宜。渔阳路长约2.8公里,夜间无路灯,车辆多,夜间行车安全隐患较大。“村民提出的一些意见与建议合情合理,村党总支一定会千方百计满足。”周纪忠说道。

  同一时间,在芦荡社区春来家园先锋站,一场聚焦楼道脏乱、高空抛物等不文明现象的“春来月谈”楼道长议事会也在举行中。春来家园自2019年起建立“楼道长”制度,楼道长们定期围坐在一起,与社区干部、物业共同召开“春来月谈”商讨小区治理工作。如今,渔阳路段已成功实现了亮化。而春来家园也安排了保洁人员清理垃圾、按照规定手续装配高空摄像头,并招募了志愿者开展日常巡逻、入户宣传,小区居民共同维护美好家园的意识越来越浓厚。“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希望以后多多在家门口召开这样的议事会。”小区楼道长吴新葵表示道。

  沙家浜镇党委大力打造“家门口的海棠花”先锋阵地,建立健全镇党群服务中心与区域性党建工作站、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乡邻先锋站构成的“1+N”四位一体党群服务体系,构建“5分钟党群辐射圈”,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开展“春来月谈”。去年,全镇结合“春来月谈”累计使用四级先锋阵地举办各类党群活动377场,发动党员群众围绕纠纷调解、便民服务等开展志愿行动860多次,真正做到让疑难问题在家门口解决、让精细服务在家门口落地。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