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何将青春在乡村“安放”——泗县村级后备干部访谈
2019-02-15 09:2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倪敏 李慧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安徽省泗县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276名村(社区)后备干部中,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不过35岁。与多数同龄人选择逃离农村相比,他们的“逆行”无疑成了乡村的一道别样风景。日前,记者专访了他们中的5位,试图破译他们内心深处的乡土情结和青春密码。

彭 博

  被一条朋友圈吸引回乡

  在村委会同事的眼里,1996年出生的彭博是标准的“小鲜肉”:精通网络爱时尚,在大学学的是旅游管理专业。彭博毕业后先后在河北、上海等地从事导游和餐饮工作,月收入七八千元。2018年11月,泗县公开招聘村(社区)后备干部的消息一出,亲朋好友立即热转并@他,彭博决定回家参加应试,最终顺利入选。

  “你为什么选择回来?”彭博实话实说,“都说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可是对我而言,只有留不下的城市,因为我本来就是农村孩子。”

  告别异地漂泊的生活后,彭博每天7点多从家出发,顶着晨露到村部上班。对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他打心眼里珍惜。入职没多久,就领到了工作任务: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出点子。草莓种植一直是石梁河村的重点产业,彭博思索着如何用“互联网+”创造新的增长点:是否可以搭建网上平台,让村里加入支付宝口碑服务中的周边游,吸引散客前来促进草莓销售?空闲时间,彭博还会跟着村里的其他干部走访农户,并互相探讨工作思路。

  转眼彭博拿到了第一个月收入,“想到很少,没想到会这么少。”他坦言基层比想像的辛苦,“但是很锻炼人,我从未如此了解家乡。”他期待更快融入乡土生活,为家乡做贡献。

刘 芳

  不做园长做“村长”

  1983年出生的刘芳,在报考时刚好掐在了35岁这个点上。“一直想为家乡做点贡献,幸好有机会赶上这班车。”

  从安徽电大毕业后,刘芳在泗城镇民办幼儿园担任班主任。2011年,她回到自己从小长大的大路口乡大季村,投资创办了村里唯一的幼儿园,从最初的80多个孩子到如今的300个孩子,刘芳的民办幼儿园规模越来越大。“学习是帮助乡村孩子改变命运的最佳路径,现在幼儿园已经走上正轨,我又招聘了两个业务园长负责具体工作。这样,我就能腾出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 刘芳笑着说。

  刘芳想做的事,就是为家乡发展出力。她的这一想法,是受到父亲的影响。“我父亲过去是县里的劳模,他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特别是他的一句名言‘无论做什么,要么做好,要么不做’,我一直都铭记在心。”

  成为后备村干以来,刘芳深感扶贫需要智慧,不比开办一所幼儿园花的心思少,“一定要用心,把这份工作当成事业踏实做好。”从事教育事业多年,刘芳有着老师的耐心和认真,“走访贫困户,要多换位思考,勤跑多聊,才能成为受老百姓欢迎的后备干部。”

朱 亮

  辞去上海高薪工作毅然返乡

  “在北京当兵5年,部队铁的纪律锻炼了我。”初次见到29岁的朱亮,记者便察觉出他身上有着超越同龄人的稳重和成熟。朱亮是泗县大庄镇新集村人。退伍后,来到上海打拼,加盟房地产销售大军。当兵“炼”出来的果敢坚毅,农村孩子的吃苦耐劳,让朱亮很快成为月收入上万元的销售能手,负责30多人的销售团队。

  “在他人眼中,我在一线城市工作,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收入也颇丰,但是身在异乡漂泊的迷茫,只有自己体会最深。”提及过往,朱亮十分淡然。他说,虽然自己每天都在向别人推销房子,但是动辄几万一平米的房价,自己根本买不起,也就无法在这个城市扎根安家。

  “相反家乡的变化很大。几乎每次回家都有新发现。”朱亮说,让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从宿州市坐车到泗县县城,出了泗县汽车站,却不知道回家的路,家乡完全变样了。

  惊讶于家乡的变化,带着都市打拼的经验,在2018年下半年得知泗县招聘村级后备干部的信息后,朱亮选择回到家乡。“我从小喜欢木头,回乡以后可以圆自己的苗木创业梦,还可以用上城市先进的经营理念,带领乡亲一起致富。”如今,朱亮期望自己能在后备干部历练中快速成长,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

周绕绕

  反哺之心铺就归乡路

  2015年,周绕绕从东北农业大学毕业后,便选择来到山东临沂工作。因为当时校招的企业中,只有临沂离自己老家泗县最近,她的母亲身体不好,这样能方便回家。2017年5月,母亲病故后,父亲身体也一直不好。

  除了照顾家人的原因外,考上大学以来,周绕绕一家一直受到当地组织的照顾,反哺之心也是她决意回到家乡的因素。

  “我家是因学、因病致贫家庭,也是村里帮扶的贫困户。”2011年,周绕绕和哥哥同年考上大学,全家在开心之余,也为学费犯愁。镇里村里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让兄妹俩顺利入学。求学期间,周绕绕母亲一直在化疗,父亲又忙于照顾母亲,全家没有了经济来源,懂事的周绕绕边求学边勤工俭学。她送过快递,做过家教,在学校农业基地做兼职等,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

  顺利成为后备干部后,周绕绕说“过去,都是别人来帮助我。现在,该是我回馈家乡的时候了。”抱着“反哺”的念头,周绕绕在村部和自家的老屋间,找到了服务乡亲的路。

孙远贺

  让家乡桃子卖出“上海价”

  泗县大庄镇曙光村小宋自然村以美丽乡村而闻名,每年春夏之交,这里的梨花节吸引了江苏、安徽大批客流。

  孙远贺的大棚里种有8亩桃树和20亩蔬菜。在与孙远贺交流时,你难以想象,眼前这位一身沾满泥土的小伙子,2年前竟是出没上海金融公司、衣着光鲜的产品经理。

  孙远贺的父亲孙加明悄悄透露:“当时他连出国护照都办了,因为一次在精品超市的买桃经历,让他的人生从此转折。”

  “同样的蜜桃,在村里只有几块钱一斤,放到上海精品超市却卖到大几十块一斤,买的人还很多。”瞬间被刺激的孙远贺当时就想:“还不如自己回乡种出一批好桃子。”

  想法萌芽后,关键是实践。2016年底,孙远贺从上海回来,专门到江苏省东海县学习种桃,“吃饭睡觉都在桃园旁的棚子里。”就这样,他抛弃了大上海的繁华,回乡种了8亩地的桃树。“投资40多万,18块一棵树,种了1500棵。”他比划着告诉记者,等桃子结出来,每个有6两重甚至更大。

  同村村民孙勇、孙建设,在孙远贺手把手的传授下,学会了大棚蔬菜种植。“2018年7月种下的莴笋,你看,现在长势多好。”孙远贺掀开大棚上的白膜向记者展示。

  考上后备村干后,大棚里的活由他父亲操劳。孙加明是乡里有名的养殖大户,而今儿子带领村民开展产业扶贫,他打心眼里支持,2019年春天将是胭脂桃第一年挂果,“希望在梨花节上不仅有梨吃,桃子也能热销。”

  “如何让村里的桃子卖到各地大都市,卖出大上海的价格?”孙远贺正在琢磨网上销售平台,键盘上延伸富民路。

 

相关新闻:泗县招聘276名村级后备干部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