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8日
我叫陆飞红,是一名退伍军人,现任广东省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党总支书记。连樟村曾经是连江口镇最贫困的村庄之一,四面环山、信息闭塞,仅有一条崎岖不平的县级公路与外界相连,杂乱无章的房屋、坑洼难行的泥土路、四处可见的垃圾、单一低效的产业……是这个偏远村庄当时的境况。稍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都在外打工,留守村民基本都是体弱多病的老人和孩子,落后与贫困像常年笼罩在山上的雾霭一样挥之不去。
过年时,陆飞红(左四)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拜年。
2005年底,19岁的我从部队退伍回到了家乡。当时村里正在招聘民兵营长和治保主任,月薪600元,因为工资太低,年轻人都不愿意干。时任村书记卢福德看中我务实肯干,极力动员我留在村里工作。说句心里话,当时我犹豫过、徘徊过,也想去外面打工挣钱。可我见过了山外精彩纷呈的世界,家乡的落后深深刺痛了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伍军人,帮助父老乡亲脱贫致富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考虑再三,我留在了村里,成为一名村干部。
那时村里的情况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记得2008年罕见冰冻灾害发生时,交通瘫痪,我们村唯一的主产业沙糖桔大多烂在树上,村民创业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为减少村民损失,路虽没通,我就带着两位60多岁的村民骑摩托车出村联系收购事宜。那阵子天天下雨,一路上,我们三人浑身湿透,冻得瑟瑟发抖,但一想到村民期盼的眼神,我们咬牙在山路上行驶30多公里赶到市区,再坐车直奔四会最大的沙糖桔交易市场,想尽办法求收购商进村收购。虽然只为村民保住了微薄的收益,但乡亲们感谢的言语和信任的目光让我信心倍增,从此坚定了留在村里的信念。从19岁干到30多岁,我从未退缩过,也没有埋怨过。媳妇常问我,这份工作又辛苦收入又微薄,你到底图个啥?思来想去,只有一个答案: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2016年,清远市政府办公室党组牵头帮扶连樟村。当时我们村由于班子不够团结、群众意见大、部分工作滞后和集体经济薄弱等原因,被列为亟待整顿的软弱涣散党支部。2017年4月,扶贫工作队结合村级换届选举,推选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上任那天,我在就职发言中向全体村民保证:“你们过不上好日子,这个书记我就不干了”。立个保证就是费一口吐沫那么简单,但要兑现可不容易。当时各支部组织涣散、士气低落、凝聚力号召力弱、党员的向心力不足,村组干部政策水平低、工作思路不清晰,群众没有主心骨、等待观望思想严重,对致富前景感到迷茫。
针对这些情况,我的目标非常明确,要想改变这种不良风气,关键是要加强组织建设,统一思想认识,给党员群众打气,提高村民精气神。因此,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推进党建工作重心下移,党支部从原来8个优化为5个;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从大学生村官、创业致富带头人中发展3名党员,并吸收了1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改变了村里多年未发展党员的现象;规范支部建设,抓好建章立制,新建村党群活动中心,完善党支部活动室;通过筹措资金入股农业龙头企业、建厂房办实业收取租金等形式,使村集体年收入从原来“空壳”提升至10万元以上。党总支的号召力和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不但很快脱掉软弱涣散的帽子,2018年9月还被评为“英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陆飞红(右二)组织村里青年到电商产业基地参观。
脱帽是第一步,脱贫致富才是我的追求。思来想去,村里没别的资源,只有那点山、那点地,围绕山林和土地做文章搞特色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唯一途径。可村民们都把山林、土地当作命根子,“一碗泥土一碗饭”的思想根深蒂固,巴掌大的鸡窝地都有名有姓,流转难度非常大。刚开始,大部分村民不知道流转土地使用率高的优势,我一遍一遍地解释:流转土地只是经营权转让,承包权还在个人手里,除了拿租金外,还可以到产业园务工,像城里人一样上班拿工资。最终,一些村民想通了,在土地流转合同书上签了名摁了手印。村里及时引进了一家企业,兴建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起初有些种植户不懂疏间种植,地种得不留一点空隙,我就和村干部商量,请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来基地现场指导,并与企业签订保底销售合同。就这样,大棚蔬菜产业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了。两年下来,村里共种植20多亩大棚蔬菜,村民光卖菜收入就有近10万元,同时还享受入股分红2万多元。
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就有了动力,我们又加紧推动就业扶贫,利用村内闲置校舍,多方筹措50万元建成扶贫车间玩具加工点,务工人员在家门口月工资收入能达到3000元左右。同时我们还引种特色水果,建起近60亩红心番石榴示范生产基地;利用山林资源优势,结合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引进企业兴办灵芝公园,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以及生态旅游;扶持贫困户发展麻笋竹生产以及种植水果、药材等经济作物。如今,我们村产业覆盖户达100%,开发龙头企业5个,专业合作社3个,种养大户达到35户,到2018年底,村民年人均收入已超过1.2万元,全村55户贫困户全部实现预脱贫目标。
三八妇女节时,陆飞红(右三)组织妇女开展拔河比赛。
对村民来说,美好生活不止是兜里有钱,还得生态宜居。上任之初,村民对村里的环境意见很大,抱怨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指望别人改变这个现状不可能,我动员村“两委”干部、党员、退伍军人等带头一起干。
我们起早贪黑,量路面、铺石子、拉水泥,有时候顶着炎炎烈日,有时候冒着瓢泼大雨。有人劝我不用那么拼命,活那么多,慢慢来。可我想,现在多辛苦一天,村民们就能早受益一天,这笔账划算,我为啥不干?就这样,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不到一年时间硬化道路约5公里,粉刷外墙房屋25栋,安装路灯50多盏,绿化苗木2000多株。有了修路经验,我们又一鼓作气,建成村公共服务站、全民健身广场等公共设施;拆除300多间破旧危房和杂物房、猪鸡舍,新建排水排污、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开展美丽庭院建设、河道清理等工程……
现在的连樟村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楼房整洁、道路环村、产业多样、环境优美,每到节假日,前来游玩的城里人络绎不绝。2018年,我们村获得了“中国最美村镇乡风文明奖”,位居“英德市十大最美乡村”评选网络投票首位。
工作间隙,我最喜欢站在村委会二楼的平台眺望远处的山峦。现在,看着山间依然散不去的雾霭,我欣慰地想,长久以来笼罩在连樟村上空落后与贫困的阴霾终于散去了。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广东省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党总支书记 陆飞红广东省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党总支书记 陆飞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