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虽有牵挂 驻村义无反顾
2021-06-18 09:4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黄远声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自2020年担任么窝村第一书记以来,我多次收到村民们的感谢短信,这是我选择留任的动力源泉之一。

  去年2月,疫情紧张时刻,我主动申请到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当时,儿子才6个月大,我即将要去的山村离南宁420多公里,虽有牵挂,但我义无反顾。

  者浪乡么窝村属苗族聚居村落,是县级深度贫困村。我到村里时,全村还有6户27人未脱贫,另有脱贫监测户、易致贫边缘户18人。

  作为战贫“新手”,我需要从一名省级机关坐办公室的“笔杆子”,快速切换到驻村第一书记的角色。面对挑战,第一个月,我翻山越岭,遍访群众,挨个聊家常,很快熟悉了村情民意。

  我留意到,虽已是互联网时代,大山里的村民还习惯于用老款手机,不适应微信、QQ等社交工具。

  于是我用“土方法”打开局面:将厚厚一沓名片揣在身上,送到村民手中,叮嘱大家有困难随时电话联系。起初,村民只是随手将名片放在盒子里,或黏在墙壁显眼的地方,也有老人把名片上的信息,在电话里详细报给在外地务工的子女。渐渐地,小小一张名片,成了我和驻村队员们化解群众难题的“绿色”通道。

  “黄书记,我在广东打工,村里能帮忙申请小额信贷吗?”

  “黄书记,下雨后寨子里出行很难,我发几张照片给你看看。能帮忙硬化一下吗?”

  ……

  村民们提出的一个个问题,我都记在心上,一一协调。短短几周,我和驻村工作队员们就推动解决了涉及住房保障、饮水安全、产业发展、就业务工、卫生清洁、小额信贷等大小事30余件。群众对我的称呼,也从“黄书记”变成了亲昵的“远声”。

  2020年末,么窝村摘掉了贫困帽,村集体收入从2017年的零增加到14.42万元。村里还搭建了“博士大讲堂”,成立了茶叶种植就业扶贫车间……

  村里有了产业,回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通过名片加我微信的村民们自发建起了微信群。今年4月,我选择留任,带领全村百姓描绘一幅更美的山村画卷。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