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泉村的逆袭之路
2020-10-16 10:00: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妍 通讯员 郭宝柱 任杰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水泉村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今年4月至今不过半年时间,村里的住宿、餐饮、垂钓、农耕、儿童游乐等项目都有模有样地做了起来,变成了颇受欢迎的“流量小生”。

  水泉村在新城区原本很平常,没有什么值得说道的地方。改变发生在2018年,那年村两委换届,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伟和村委会副主任常文明走马上任。刘伟是个80后,回村任职之前在热门的大数据行业工作,常文明此前在外做建筑生意,是村里人羡慕的老板。刘伟坦陈,回村当村干部,虽然收入低了,但奋斗的天地宽了。

  如今走在水泉村,无论是村主干道还是通组小道,条条都是水泥路。刘伟说,今年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花了大功夫,对乱堆乱放现象进行整治,修建护坡约8000平方米,修缮垃圾转运站1座,使整体环境上了一个新台阶。“连以往随手扔烟头的老汉都知道垃圾分类了。”

  水泉村一手抓村庄美颜,一手抓产业发展,荒了的地,空着的屋,现在都被盘活了。今年5月,村里成立“呼和浩特青泉种植农业合作社”,种植杭白菊225亩,与内蒙古福满金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协议,预计每年每亩增收2400元。杭白菊种植基地的劳动力全部来自本村或邻村,困难户优先安排,贫困户郭保平每月能从基地拿到3000元。

  今年4月7日,常文明牵头成立了内蒙古兴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起初党员干部10人带头入股260万,现在全村261户中有160户入股了,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刘伟介绍,公司每一分钱怎么花大家盯着,每一分钱怎么赚大家想着,这样的合力比什么资源都宝贵。

  兴泉公司租用村民闲置房院33处65间,进行多样化布局,其中民宿居住用房28处50间,全部开放后接待床位达98个,还有农家菜饭庄1座,蒙餐蒙古包3个,多功能厅1个。

  有吃有住仅是乡村游的低配,水泉村在高配上也开拓了不少项目,文化大院便是其中之一。镇党委书记张俊庆介绍,文化大院是全村最古老的一个农家院,“镇里没舍得拆,想着要围绕这个土坯房做个乡愁文章。”文化大院修旧如旧,窗户用纸糊,墙壁用泥糊,三间房分作农耕器具展示、家居生活、村史3个展馆,院子里种养小花,圈养家禽,充满了古朴与灵气。

  为了让游客体验农耕乐趣,兴泉公司另流转16亩土地,种植了30余种蔬菜,分割成大小不等的56个地块,供城市人认领耕种。“每个地块每年认领金额2000元,现已认领26个。通过QQ农场的形式,这片旱地的附加值大大提高。”常文明说。

  “所有这些项目都符合水泉村的发展定位,不贪大求洋,保留农村原汁原味的样子。”张俊庆说,建设期间,项目用工全是本村劳动力,正式运营后,固定用工最少26人,这是一笔实打实的民生账。

  村民高林中家里虽然不富裕,但他看好村子的发展前景,投2000元入股了兴泉公司,他还想过段时间把家里的空房子租出去,做个农家乐。他说:“村干部都风风火火的,我们村有希望!”不仅高林中,连北大博士后王国伟也心动了。今年夏天他在保合少镇实践调研一个月,到水泉村来过3次,每次都看到新的变化。“毕业后,能够回到乡村干番事业蛮好的。”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