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都被企业挖走了,村子里又灰,老百姓么一分钱也没得!”2006年以前,这是县街街道耳目村的老百姓抱怨最多的一句话。距离云南省安宁市区17公里处的耳目村委会,磷矿和石灰石资源丰富,多家企业进驻开采矿产资源,企业挖完就走,集体的矿山资源减少了,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富裕起来,民声怨气很大,一度发生群体事件。
2006年以来,耳目村委会转化发展思路,抓班子带队伍,强化基层建设,积极和各级部门沟通协调,努力达到让耳目村绿起来,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这一发展目标。通过整合村内企业,重点服务口碑及资质良好的龙头企业,并按照企业开采矿产数量提留一定的资源反补费,资源反补费全部用于民生发展。
现如今,耳目村老百姓生活蒸蒸日上,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加大对村内企业的整治,确保在企业得到发展的同时,守住自己的绿水青山,不吃子孙饭,多造子孙福。
服务企业发展,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矿产资源,必须合理的利用,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引进企业就是为了将矿产资源发挥它最大的经济价值。村委会本着在合法范围内企业自主开采的原则,给企业最大的发展空间,不干涉企业的生产活动,并及时向企业提供需要的场地及设施,支持企业发展。
严格监督管理,为集体资源安全负责到底。加强管理与监督,是村委会的根本职责,从2017年开始,村委会启动新一轮的矿山开采复查工作,确保集体资源安全。一是进行开采面积核实,村委会邀请测量企业,对当前辖区内的企业进行了一次实际开采面积的测量,和已审核开采面积相对照,发现超采超占200多亩,核实这一情况后,村委会立即要求企业停止非法超占开采,并对已超采的部分核实超采吨数,按照规定补纳资源反补费200多万元,及时恢复了治理;二是要求企业必须真实准确的向村委会提供每月生产报表,确保集体资源安全,便于年终资源反补费核算;三是24小时设岗巡逻,防止矿产资源流失。通过村委会全面加强巡逻,和公安机关上下联动,近年来基本杜绝了集体资源被盗采的现象,生态环境得以保护。
及时恢复治理,为子孙留下绿水青山。企业发展带动集体发展是根,留得青山在是本。按照开采一亩,恢复一亩的原则,要求企业必须在开采的同时对采区及时恢复治理,不使资源挖空之后留下光秃秃的荒山。对按规定必须恢复成相应植被的,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标准恢复治理,其它因地制宜,统一恢复成经济林和果林,目的在于多年后矿产资源枯竭,经济林仍然能够为村集体提供福利。
发展为民所谋,资源开采不夺农民饭碗。因为资源开采的需要,耳目村委会小秧田村小组整体搬迁,企业按照每人每月500元的标准给村民发放安家费,自搬迁15年来,村民按照就近就业的原则安排就业。按企业进驻时的协议,企业开采运输所需要的运输货车和驾驶员,优先雇用本村村民,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同时,为维护本村驾驶员权益,村委会协调成立运输公司,现公司已经成为全村180多名驾驶员的权益维护站。运输公司每年创造经济价值2500多万元,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资源为民所用,发展回馈民生福祉。按照资源反补费提留标准,辖区内企业按照每开采一吨矿产集体提留6元的标准提留资源反补费,资源反补费的70%在年终直接分配给村民,30%留作村集体发展。资源反补费每年为村集体带来收入1000多万元,村民人均可分配到手3000元。留作村集体发展的部分,村委会全部用于改善民生:一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网改造、村内道路修缮、公房建设、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文化建设等,不断地改善村容村貌。从2015年起,村委会全面启动省级文化示范村建设项目,共计投入400多万元,建成复古文化活动中心一座,集休闲娱乐和读书学习于一体,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二是大力推行创新性居家养老模式。经济发展了,村集体有钱了,要将发展最大限度的惠及人民。村委会为本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40元的养老补贴,老年人基本满足日常生活所需,极大地减轻了子女的养老负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我们要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耳目村委会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边发展边保护,最大限度的保护绿水青山,惠及民生福祉,成为新时代下绿色发展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作者为云南省安宁市县街街道耳目村委会大学生村官 赵宗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