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甘南州听党员带富故事
2020-08-11 16:46: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本报记者周妍 林华维 通讯员 宋志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夏季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最美的时节。7月24日傍晚,来自江苏淮安的赵先生一行人,自驾来到紧临甘南州临潭县冶力关景区的池沟村,下榻一家农家民宿。他们的选择并不随机,“喏,看大门口亮着党员户的红色标识,我们的选择应该不会错。”

  甘南州属于我国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2019年,全州8个县市全部脱贫摘帽。近日,记者在甘南州采访时深切感受到,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户就是金字招牌,他们带头示范,带领农牧民摘掉贫困的帽子、过上小康的生活。

  临潭县八角镇竹林村支部书记李建祥今年投资50万元,新建了两个小木屋和一条栈道,再加上原有的两个蒙古包,竹林村的自驾营地有模有样了。不过,说起承包这个自驾营地的过程,李建祥有一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游客在临潭县八角镇“八角花谷,十里画廊”景区驻足游览

  竹林村距离国家4A级旅游景区——冶力关,只有16公里的车程,2018年八角镇依托公路两侧山水,打造“八角花谷,十里画廊”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游览。在县委组织部的结对帮扶下,竹林村2018年建起了包含两个蒙古包的自驾营地,这也是竹林村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自驾营地建成之初,村里把蒙古包出租给村民赵青卖杂货,因为缺乏经验,连续三天没有一笔生意,赵青没了信心,立即把蒙古包退还给村里。2018年底到2019年初,为了将自驾营地承包出去,村里开了4次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尽管一年承包费只有1.2万元到1.5万元,但仍无人问津。无奈,56岁的村党支部书记李建祥只好以1.5万元承包了下来。承包第一年,李建祥收入就超过了3万元。今年上半年,八角镇游客数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总量,李建祥对自驾营地更有信心了。在竹林村,像李建祥这样带头发展产业的党员有6人。

  贡保加向记者介绍正在升级改造的客房

  同样“赶鸭子上架”的还有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68岁、有着47年党龄的贡保加。尕秀村是碌曲县2003年首批游牧民定居新村,目前已有391户牧民在这里定居。尕秀村紧临国道213线,是从北向南前往九寨沟景区的必经之地。2017年,甘南州委、州政府把尕秀村确定为“全域旅游无垃圾样板村”,短短半年时间里,尕秀村引入新能源、新设备,完善了巷道硬化、石板路铺设、村史博物馆、文化广场、经幡长廊、雕塑等基础设施,牧村面貌焕然一新。政府鼓励牧民经营牧家乐,然而,面对苦口婆心动员的县镇干部,牧民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群众不愿干,党员带头上。“一开始大家都不敢做,也不会做,镇里鼓励我们老党员带头。”贡保加说,他知道扶贫政策肯定是为老百姓好。自家房子是现成的,贡保加花三四千元购置了基本的生活用品,放置了14个床位,牧家乐就这么开张了。2018年,贡保加收回了成本;2019年,收入超过了1.2万元。记者来到贡保加家时,他正忙着把大通间改造成两个带卫生间的标准客房。“游客对住宿要求高了,我们服务也要跟上去。”贡保加告诉记者,州里、县里鼓励牧民改造提升牧家乐,政府补贴了3万元,他自筹了3万元。尕海镇党委副书记、包村干部王麟介绍,目前尕秀村65家牧家乐中,党员户占了三分之二。

  在甘南州农牧村采访,随处都能听到党员干部迎难而上,带头闯市场的故事。池沟村推行“党建+乡村旅游+合作社经济”的发展模式,由村党支部书记李福禄牵头整合100万元入股旅游船舶公司,吸纳18个贫困群众入股,村集体每年分红5万元。此外,党员干部带头领办3家合作社,带动发展农家乐40户,从业人员210余人,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家乐达到10户,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村民平均收入达到11400元。

  李相林在景区门口推销乌鸡蛋

  看着村里的党员、干部在农家乐、牧家乐等产业发展中赚到了真金白银,原先观望的村民、牧民也开始行动起来了。临潭县八角镇竹林村党员李相林是全村养乌鸡的第一人,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八角花谷的一个路口摆摊叫卖乌鸡蛋,身边立着一张简易展板,上面写着“八角镇脱贫产业”。一盒鸡蛋40元,李相林一天能卖20多盒。李相林发起成立的陇盛种养合作社,以每只10元的价格给贫困户提供鸡苗并负责技术指导,鸡长大后,以每只80元的价格收回。目前,竹林村已有16户贫困户跟着李相林养鸡,最多的一户养了500只。现在的竹林村,已初步形成养羊、养蜂、药材种植、小杂粮种植的多元产业结构,但因远离交通干线、位置偏僻,农产品销路一直是增收的瓶颈。如今,看着党员摆起了摊点,一些村民也纷纷把自家土特产拿到景区去卖,在家门口做起了生意。

  合作市佐盖多玛乡新寺村是一个纯牧区村,海拔3500。2008年以来,牧民们走出深山,告别传统游牧生活,定居了下来。2018年,村里争取到60万元资金建成8栋藏族风情木屋发展乡村旅游。2019年,承包户净赚20万元,这让一些脑筋活络的牧民动了心,云旦就是其中之一。

  坐在新装修好的藏式客厅里,合作市佐盖多玛乡新寺村牧民云旦对发展牧家乐充满信心

  记者来到牧民云旦家,看见雪白的院墙、高高的藏式门楼充满民族特色。屋内木质家具一应俱全,还有精美的藏族饰品。云旦离开他心爱的牛羊已经好几年了,每年有1.6万元的草场补贴,今年还当起了护林员,一年收入也有8000元,不过,他还有一个“小目标”——做民宿。云旦家是个占地300多平方米、有10个房间的平房,他留了2间房准备接待游客。云旦利用甘南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2.5万元项目资金,把家里厕所、厨房、炕改造成新式的。他对记者说,党员干部带头做民宿,大家跟着做,肯定不吃亏。

  在点燃农牧民创业激情的同时,基层党组织正致力机制创新,打造产业“升级版”。尕秀村的南面,2018年建成了一座包含108顶帐篷,集餐饮、住宿、休闲、党员培训于一体的帐篷城。帐篷城是党员创业帮扶示范项目,全村81户贫困户每户一股入股帐篷城,每股1.5万元,按集体经济30%、一般户30%、贫困户40%的比例进行分红。因为帐篷城的带动,2018年底尕秀村81个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2019年全村接待游客80万人次,户均净收入3万余元。今年,尕秀村把承包出去的帐篷城收了回来,村里成立东喀尔集体经济开发公司,并引进甘南羚城佳美商贸公司进行村企联营。联营后第一个动作就是建立中央厨房,建成了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食品制作车间,由牧家乐、帐篷城点单,中央厨房按单配餐,既保证了商品的品质、卫生标准,又从根本上解决了每户牧家乐、帐篷城均需聘请主厨的困难。截至目前,尕秀村共有旅游从业人员300余人,其中,东喀尔集体经济开发有限公司有员工110人,覆盖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户,每年人均工资性收入13000元至15000元。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在甘南州几天的采访中,“党员带富”是听得最多的词。对农牧民来说,从农耕放牧转向直接面对市场,发展旅游产业,需要改变的不仅是生产生活方式,更有身份转变带来的心理不适。甘南州农牧区党员干部带头放出样子,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一种舍我其谁的精神担当。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