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持续选派驻村干部助力脱贫攻坚
2020-08-07 09:1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闽组轩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福州海关派驻霞浦县盐田乡姚澳村第一书记朱铁铮(左二)介绍消费扶贫情况。

  福建省外事办派驻古田县泮洋乡后路村第一书记张志伟(左一)现场查看道路硬化项目。

  寿宁县清源镇岱阳村农业生态园。

  “即使两个月不下雨,全村2000多村民也不会喝不上水!”站在一汪清澈的蓄水池边,福建省寿宁县清源镇岱阳村第一书记廖志华自豪地说。驻村以来,廖志华争取到130多万元资金,于去年底建成这个6000多立方米的蓄水池,彻底结束了岱阳村“雨天水浑浊、旱天没水喝”的历史,而蓄水池只是廖志华所做的众多惠民实事中的一件。

  廖志华是福建省2017年选派的第五批2997名驻村第一书记中的一员。目前,福建省市县三级累计选派近2万名优秀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广大派驻干部积极作为、履职尽责,在基层一线中经受锤炼、成长成才,有力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

  精准选派,将“管用的”派下去

  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亲自倡导、亲自推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福建省委始终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省委书记于伟国专门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典型引领,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因村派人、因人定村”。福建各级组织部门在选派驻村干部前,全面摸排机关干部底数与“薄弱村”情况,严格驻村干部选派标准,把村里最需要的干部派下去。

  选派时严把人选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和廉洁关,优先选派有培养前途、有农村工作经验、有涉农方面专业特长的干部,不选派政治素质不强、工作作风不实、组织协调能力不强的干部。据统计,第五批省派驻村第一书记皆为单位业务骨干或优秀干部,科处级以上的占88%。

  通过双向选择,力求供需匹配,让经济干部到集体经济薄弱村,政法干部到信访矛盾突出村,党务干部到党建工作落后村。闽清县东桥镇义由村曾经信访矛盾突出,省公安厅下派的第一书记张兆雄到村后,着手建立矛盾纠纷排查预防机制,实现了零上访、零案件、零黑恶、零赌毒,村子还被评为省级禁毒示范村。

  资源下沉,为打硬仗的送“炮弹”

  在干部下沉一线的同时,推动人才、技术、信息、市场、资金、管理等资源要素向农村集聚,让驻村干部办事有底气,为打硬仗的送“炮弹”。

  福建省实行派出单位捆绑联村制度,做到项目、资金、责任“三捆绑”。省直单位分三年给予每名驻村第一书记20—30万元发展经费,并在部门预算资金和节余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量用于挂钩村扶贫开发项目。各派出单位都坚持与第一书记一同了解村情民情、一同制定帮扶方案、一同推动工作落实,形成“干部驻点抓、单位强力推”的工作格局。

  省财政每年安排8000万元专项资金,各级农业农村、发改、财政、民政、交通、金融等部门,在资金安排、项目立项、信贷扶持等方面向贫困村倾斜,形成“人往农村去、钱往农业投”的导向。

  强化管理,树立有为有位导向

  优秀第一书记既是选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福建各地普遍建立健全机制,加强对第一书记的管理考核。

  创新管理机制。全面调研走访,福建各级组织部门领导在驻村第一书记任期内必须走访一遍;全域建群交流,市、县两级建立驻村第一书记微信群,县乡两级党政正职和组织、农业农村等部门负责人全部进群答疑解惑;全员开展培训,省委组织部通过集中培训、分片区培训等方式进行示范培训,市、县两级做到培训全覆盖;全程服务管理,分片区确定1名正处级干部担任领队,县乡两级党委通过座谈会、现场办公等方式,了解情况,协调解决问题。

  严格考核评价。各地普遍采取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与期满考核相结合,个人自评、村民测评与村干部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对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进行全面考核,确保干好干坏不一样,防止管理真空。同时,坚持严在日常,抓在经常,各地普遍建立健全第一书记工作例会、定期汇报、请假销假等制度,强化对第一书记的刚性约束。

  树立正向激励。采取“宣传一批、表彰一批”等方式,激发驻村第一书记“农村面貌不改观誓不还”的斗志,省委组织部、省广播影视集团联合摄制5集纪录片《第一书记扶贫记》,宣传推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的好经验、好做法。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授予杨雪梅等10位同志2019年度“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在驻村第一书记中引起热烈反响。

  倾情奉献,八闽大地谱华章

  据统计,第五批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已累计落实帮扶资金26.07亿元,实施帮扶项目6936个。村民们动情地说,驻村第一书记不是外人是亲人,是干部更会干事,是“党派来的好干部”“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乡村留下了他们奋斗的足迹、闪光的业绩和永远的口碑。

  留下“永不走的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从制度建设入手,健全村级运行管理机制,着力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和组织力。长汀县新桥镇鸳鸯村第一书记吴冬梅,牵头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重大事项会议研究投票、殡葬改革等多项制度,靠制度管人,靠制度做事成为常态。

  留下强村富民产业。驻村第一书记牢牢抓住产业这个关键,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带领群众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第五批驻村第一书记协助驻点村新办村级经济实体1890个,引进投资规模百万以上的企业797家。针对疫情导致农产品卖难问题,第一书记纷纷化身主播,为农民线上直播带货。安溪县剑斗镇云溪村第一书记李文灿组建的“土特产服务微信群”,几天时间就为养殖基地成功销售200多只河田鸡和1800多枚鸡蛋。

  留下惠民利民工程。驻村第一书记从群众最急、最盼、最怨的问题入手,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喝水难、用电难、出行难、看病难等问题,使群众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全省第五批驻村第一书记协调各级在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金105.06亿元,落实建设项目19907个,新建改建了一批中小学、体育健身工程、村级卫生所等便民利民场所。

  一批又一批第一书记典型在八闽大地传颂。董立开、熊晓珍夫妇,“接棒”担任第一书记,夫妻聚少离多;徐长华,动员妻子到距离驻点村最近的一所农村小学任教,还把女儿接到村里上幼儿园;朱铁铮,今年正月初一一早就从江西九江老家驱车900公里返回驻点的霞浦县盐田畲族乡姚澳村,带领群众做好疫情防控……他们,沉下身子,亲近土地,倾情奉献,成为飘扬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的一面面鲜红旗帜。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