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西红柿产业植入“智慧芯片”
2020-08-07 09:53: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周 强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六户镇武王村第一书记张源强,是该村西红柿种植户张长青家大棚里的常客,隔三差五对张长青进行现场指导。

  武王村是西红柿种植特色村,张源强自去年10月份来到这里后,琢磨得最多的就是西红杮。

  武王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种植西红柿,目前建有148个大棚。因为村里独特的弱碱富硒土质,种出的西红柿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张源强到村后,便开始琢磨如何提升西红柿品牌的认知度。去年年底,村里举办了首届西红柿文化节。“没想到,节庆后两周,西红柿销量超过56万斤,每公斤价格也比往年高出0.3元左右。”说起这些,张源强非常开心。

  今年春节期间,接到疫情防控通知后,张源强立即赶往村里,“当时的压力确实大啊,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又要想办法把西红柿卖出去。”张源强回忆说,春节前后西红柿进入盛果期,村里日产5万斤左右。延期几天采摘问题不大,可时间一长就会发生烂果,菜农的损失怎么办?”

  张源强彻夜难眠,他突然想到附近有一家超市仓储基地,可解燃眉之急。第二天一早,张源强就将电话打了过去,对方承诺可以签订销售协议,帮助村民解决困难。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开通了“绿色通道”,一个多月销售西红柿110多万斤,守住了种植户的钱袋子。

  武王村种植西红柿的历史虽然较长,但采用的是传统土坯式大棚。要提高产品竞争力,必须提升西红杮种植的科技含量。经过调研,张源强打算引进“智慧大棚”,那样不但可以自动调控大棚内的温度和水分,降低用工量,而且产出的西红杮口感更好、果型更美观,产量和品质更加稳定。

  可是,一听说要改成“智慧大棚”,多数村民都摇头。

  “目前效益还不错,改成智慧大棚需要增加投入,村民不支持很正常。”张源强和村两委商定,先在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里试点,把各类帮扶资金整合起来使用,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

  张源强指着不远处的空地介绍,“那里将建五个新型‘智慧大棚’。过一段时间,一个集农资超市、西红柿育苗及产品检测、电商销售于一体的新型种植基地将面世。”

  村书记赵玉滨感慨地说,新项目启用后,完善的配套保障将让菜农更有“底气”,“智慧种植”将引领村里的西红柿产业提档升级。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