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左中旗胜利乡安家窑村的脱贫故事
2020-10-30 15:5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乔芳畦 王圆琪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丰收时节,漫步在通辽市科左中旗胜利乡安家窑村的田间乡野,耳边响起大型收割机的轰鸣声、村民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养殖小区内绵延不绝的牛羊叫声,声声传递着丰收的喜悦,奏响着致富的乐章。从昔日的“市级挂牌督战村”,到今日争创“五面红旗嘎查村”,安家窑村离贫困渐行渐远,离幸福越来越近。

  产业先行:贫困群众“拍了拍”小康生活

  安家窑村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与吉林省交界地区,是通辽市脱贫攻坚挂牌督战村,贫困发生率曾一度高达18%,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

  “原来家里只有12亩地,不仅要供两个孩子念书,还要看病、维持生计,日子真是太难了。”那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本就困难的家庭难以为继,贫困户郝成文说起那段岁月仍难以忘怀。

  这几年,安家窑村党支部通过引导村民发展养殖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家家户户都过起了“牛日子”“羊生活”。同时,党支部坚持种养结合的发展路子,引导群众通过集中流转土地、合作经营土地、发展规模养殖和本土转移务工等方式,实现多渠道增收致富。2014年以来,村民人均收入由不足4000元增长至目前的1.8万元。

  “还好赶上了党的好政策,政府给我们买了2头基础母牛,成了我们家致富的‘金钥匙’,现在家里发展养殖业,已经有9头牛了,每年收入能增收至少5万元以上。”如今,已脱贫的郝成文心满意足地说。

  抱团发展:从“空壳村”到“致富村”的华丽转身

  “之前,村里的每一分经费都得靠上级转移支付支撑,哪怕村部玻璃破了,也没钱去修,更别说一些小型的公益事业了。”讲起过去的窘境,老村干部刘成文仍记忆犹新。

  “空壳村”曾是安家窑村的代名词,有想法没资金的状态一度让村“两委”班子的工作难以开展。2018年,在上级扶持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项目和扶贫产业园项目的支持下,安家窑村党支部领办了丰源养殖专业合作社。

  在外漂泊多年的贫困户王安全提到村里的合作社,话说在嘴边,却暖在了心里。“我过去一直在外打工,后来得病了,没法出去,还好咱集体合作社给了我工作。现在,我将自己养的2头牛托管在合作社,已经揣了犊,预计年底能增收2万元,加上在合作社打工能挣2万元左右,每年收入加起来大概能达到5万元。去年我还贷了小额贷款,又买了2头母牛,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

  “我们主要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能人+农户+贫困户’的‘5+’集体发展模式,由党支部带头,利用上级资金,吸纳村上养殖大户等成立了集体养殖合作社,目前,村集体每年村集体每年至少能收入20万元以上。老百姓既能得实惠,村集体也有了奔头,我们安家窑现在真的能安家了”安家窑村党支部书记于春生介绍道。

  多点发力:绘就现代农民“向往的生活”

  今年,安家窑村党支部聚焦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牧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任务抓落实,紧抓门口、村口、路口三大关口,大力开展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治理。

  “自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村里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无论走到咱们村的哪个角落,都是干干净净的,牛粪遍地、蚊蝇漫天、垃圾围村的场面再也看不到了。”安家窑村村民姜宝山说起这些年村里的变化十分高兴。

  如今,已渐入深秋。姜宝山老两口没有如同往年一般,准备回南方的儿女家过冬。“现在村里都安装了热水器和水冲厕所,而且环境变得这么好,今年过年一定要让儿女们回咱老家过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年。”姜宝山一边晾晒着干菜一边说。

  按照《胜利乡人居环境整治八项措施》,安家窑村党支部一方面优化“门前三包”制度,推进“村屯卫生责任区”制度,发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另一方面依托党支部领办的集体养殖小区,大力推进“牛出院、树进院”项目,努力实现人美、院美、室美、厕美、村美的农村人居环境。

  “目前,全村半数肉牛已进入集体养殖小区进行养殖,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着力打造‘小田园、小菜园、小果园’,实现户均节支增收1000元以上,使得‘小庭院’变成‘聚宝盆’。通过‘牛出院’和‘树进院’一结合,逐步实现‘户户养牛’到‘户户不见牛’的转变,着力提高肉牛规模化养殖水平,切实优化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安家窑村村委会主任闫春江说。

  安家窑村“两委”班子常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赶考’路上,村民的感受就是我们‘答卷’的分数。”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际,安家窑村党支部下足“绣花”功夫,一幅产业兴旺、村美人和的小康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