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镇巴县助力村官成长:让青春闪亮农村大舞台
2015-11-24 14:54:00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龙光斌 陶镛名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您好,今年通过了事业单位笔试和面试,请帮我出具一份考察证明。”近日,镇巴县2014届大学生村官王雪芹到县委组织部开具政审证明。王雪芹是今年该县大学生村官通过机关事业单位招录实现二次就业的8人之一。近年来镇巴县在大学生村官管理、培养、就业方面不断创新方法、总结经验,多措并举助力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

  重培养,“小岗位”练就“大本领”

  该县针对刚入职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工作认识不足,工作经验欠缺,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的水平不高的问题,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四加一”帮带机制,为每位大学生村官配备县镇村三级共四名领导担任“导师”,并安排有大学生村官经历的转岗干部担任“辅导员”,把新任村官扶上马送一程。通过导师出点子、指路子,传授基层工作经验,使他们能够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掌握农村工作要领。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竞聘村(社区)干部岗位,出台“五个一”的管理办法和“七个一”的任务清单,将日常考核、季度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全力传导压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内生动力,让他们从“旁观者”成为了“当局者”,变“一边看”为“一起干”。

  杨家河镇口泉河村大学生村官彭帅积极争取扶贫单位市农业局的支持,采取免费提供茶种、茶苗,种1亩补贴1亩的方式鼓励群众种植茶园300亩;引导群众壮大发展魔芋产业,今年全村种植魔芋335亩,人均增收200元;带动培育食用菌发展大户1个,年增收10万元。口泉河村的包村干部谢乾富说到“小彭虽然话不多,但是踏实肯干,爱学习,干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得失,确实是年轻人的典范,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村官,更加是一名合格的基层干部。”

  通过参与村中事务、处理突发事件、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村官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为今后个人成长打牢根基。今年初在村“两委”换届中,在职大学生村官全部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14人担任了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1人担任了村(居委会)副主任。

  优政策,“小措施”体现“大关爱”

  2009年刚毕业的大学生方茜作为镇巴县第二批大学生村官来到三溪镇房梁村,到村第一天方茜就告诉自己,“只要好好干,一定会有好的未来。”方茜一上任就协助村支部书记做好党务、村务工作,积极配合村两委协调处理各类群众纠纷。特别是去年在强秋淋引发的泥石流灾害中,她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将30户危房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避 免了人员伤亡。“这个女娃年龄不大,帮我们村办的事可不少。”提起方茜,村民们个个都竖起了大拇指。6年间,方茜走遍了房梁村的每片土地,了解群众的生活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她也为自己获得这么一个“未来”——今年被定向招录为镇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镇巴县,像方茜这样幸运的大学生村官不止一个。

  “从大学生村官中定向招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国家对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也是组织部门激发村官活力,引导村官成长的重要举措之一。”镇巴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定学介绍说。该县在每年事业单位人员招聘中,拿出15﹪的招录名额定向招录服务期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官;对服务期满2届、任村“两委”副职以上职务满3年,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考核择优招聘到镇属事业单位。同时,还多方奔走协调,和国有企业、国有商业银行达成意向,从在职大学生村官中选拔工作人员。这一系列政策不仅拓宽了大学生村官的流通渠道,还为社会发展输送了优秀人才。据统计,从2008年至2014年,该县共招录大学生村官94名,目前74人被机关企事业单位招录实现了再就业。

  创机制,“小村官”走上“大舞台”

  “大娘,我们来看你了”这是简池镇副镇长文裕丹到龙池村走村入户访民情的场景,作为一名85后,2010届大学生村官文裕丹成为了简池镇最年轻的副科级干部。2013年镇巴县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本着“用人唯贤”的原则,按照干部“四化”标准,首次将在职的大学生村官纳入公开竞聘副科级干部的范围。通过严格的选拔,共有两名大学生村官脱颖而出走上了乡镇领导岗位,经过一年的锻炼,两人迅速进入角色,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公开选拔不仅为基层组织输送了优秀人才,同时也拓宽了大学生村官的流通渠道,进一步坚定了村官们安心干事的信心。与此同时,该县还在全县范围内对有大学生村官经历的干部进行摸底,建立了信息库,积极挖掘有潜力的人才,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转岗村官放在领导岗位上进行锻炼培养。

  “现在的年轻人,思路活,创新能力强,特别是经过村官岗位的锻炼,对农村工作很熟悉,上手很快”杨家河镇党委书记张忠谈到该镇组织员缪鹏很是满意。缪鹏曾经也是镇巴县的一名大学生村官,转岗到杨家河镇后,该县组织部将其列为重点培养对象,把他放在了组织员的岗位上“蹲苗壮根”。刚一上任他就根据积累的农村工作经验,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杨家河实际,将扶贫帮困融入其中,制定了《杨家河镇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扶贫帮困旗帜工程实施方案》,率先建立了口泉河村食用菌产业等4个党建引领发展扶贫帮困示范基地,走出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贫困(户)脱贫、农村增美”的新路子。目前全县共有45名有大学生村官经历的干部被纳入后备干部库进行重点培养,其中已有10人走上了基层领导岗位。

  经过七年的探索实践,镇巴县在大学生村官领域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培养体系,让村官“留得住、干的好、流的动、有前途”落到了实处,大学生村官制度在镇巴焕发了新的活力,大学生村官岗位已日益成为了大学生融入社会,提升能力的加速器。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