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深处的幸福“镜头”
2020-12-04 10:05: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侯炜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回想起今年盛夏时在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的一次走访调研,巴山深处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依然历历在目。

图为侯炜(左)到村民家走访

  7月,受组织委托,我和几位同行来到紫阳县开展为期近一个月的调研。贾平凹在《紫阳城记》中有这样的描述:“上完三百六十阶,才见斗大一块城。”去紫阳的路,不知道穿越了多少个隧道,车窗外山野空气沁人心脾,眼前一直雾霭缭绕,最后终于看到碧绿的汉江水,在山脚下转了一个直角弯,紫阳县到了。

  我的目的地是洄水镇。从县城沿着洞河往上游方向驱车,群山环绕、山路蜿蜒,几道弯过后,河水变得湍急,原本宽阔的河岸越来越窄,偶尔还能看到塌方路段,时不时让人把心“拎”了起来。

  洄水镇地处秦巴谷地,小镇坐落在洄水湾,依山而建,境内土壤富硒,满山青翠的茶园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而比风景更美的,是大山深处干群脱贫攻坚的镜头。

镜头一:同心共筑最强堡垒

  第一个调研点是团堡村,接待我的村书记是个文静纤瘦的90后小姑娘,后来得知她是一名大学生村官。她将镇情村情、风土人情娓娓道来,一番介绍让人心悦诚服。

  白天我们跋山涉水走村入户、听百家故事,暴雨也不能阻止我们的脚步。每到一户,看到群众的笑脸和对未来的憧憬,听到他们发自内心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精准扶贫工作,也感谢你们这些干部……”,心里的感动和自豪难以描述。

  叮咚泉水喝不完,感人故事道不尽。我亲眼见证了团堡村困难群众日新月异的生活变化,见证了这里的村干部、扶贫干部带领群众战贫的顽强姿态。镇包村领导罗勇、第一书记苏怀美、村支书钟雅以及各包组、包户干部,他们的名字已烙在群众心里,也让我铭记在心。作为一名同样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干部,我感同身受。好的班子、好的队伍、好的带头人至关重要,他们是群众的主心骨、顶梁柱。

镜头二:探索下活“产业棋”

  巴山深处地无三尺平,道路陡峭曲折,带着“怎么富”的疑惑,我在山里寻找答案。

  “今年村上给你分红没有?”“自己种养都弄啥咧?”看资料、拉家常、问产业,这是我入户时的主要工作之一。身为一名驻村工作队长,我更关注产业发展、群众增收。一番调查下来,我惊喜地发现,在这崇山峻岭之间,村组道路畅通、合作社遍地开花、村民技能培训全覆盖、利益分配机制完善……

  更让人啧啧称道的是,年轻的“当家人”努力践行生态和谐的发展理念。她利用自身优势和特长,利用当地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原汁原味的乡村风情,带领团堡村走上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道路,藏在大山深处的瀑布、满山茶园、山间云海,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城里来的游客,全村的蜂蜜、腊肉、香菇、茶叶等特产经过统一包装,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市场,村民的辛苦变成了票子、鼓了腰包。

镜头三:搬出山沟“挪穷窝”

  白墙黛瓦、飞檐高挑,在一片片树林的掩映下,一栋栋徽派风格的安置楼矗立在山坡上,三三两两的老人聚在一起下棋,一群妇女跳着广场舞,这是我在洄水镇桃园小区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看到的景象。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在地少贫瘠的巴山深处,不知多少辈人都在感叹“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通过近10年的搬迁工作,全镇1.3万多人,有8000多人集中生活在这里,昔日的山民成了城里人。

  “以前俺家住在山里的土木房,居住环境差,上哪儿都麻烦。现在我们住上了楼房,道路、广场干干净净。”徐兴风一家6口人,说起搬迁后续政策,笑得合不拢嘴。他告诉我,“俺有个头疼脑热的,看病到集镇上很方便,孙子上学再也不用攀爬山路了,儿子儿媳参加了修脚培训,现在在外面足疗店打工,收入挺好。日子有了奔头,生活大变样!”

  “搬出大山天地宽”,我在走访中发现,像徐兴风这样的移民已经很好地融入城镇生活,深山里的“穷窝”早已成为历史。

  (作者为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金河镇紫原村驻村工作队长)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