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给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输送优秀人才,近年来,各地通过公开考试,选拔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锻炼,其中不乏众多优秀者,在农村成长成才。但也有部分大学生村官站位不准、信心不足、知识结构欠缺,抱怨环境艰苦、所长无以发挥,有消极懈怠情绪。在近期赴四川省广安市白庙镇的调研中,笔者发现该地做法富有创新,给人启迪。
选大学生村官不能“一考定之”,要充分结合专业、志向和阅历。在大学生村官选拔中,许多地方仅凭分数“一考定之”,对乡村振兴所需专业和知识结构,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阅历、志向和需求等缺乏关注,不利于选出真正愿意扎根乡村、服务乡亲的优秀人才。白庙镇“六村联动”中的“五朵金花”选拔可供借鉴——五位女大学生都有农村急需专业背景,都熟悉农村工作,都有在乡村振兴大舞台干一番事业的志向,因而都热爱工作、珍惜机会,较好规避了简单“一考定之”选出的干部缺乏专业背景、没有吃苦准备,到岗后悲观失望,甚至“混日子”的被动局面。
用大学生村官不能“一放了之”,要“量才使用”。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选好”只是第一步,“用好”才是关键。乡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但干事创业需要平台,给大学生村官随便安个岗位“一放了之”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特别是一录用,就把大学生村官挂在乡镇,借到机关“打杂”,更是不妥。要想人尽其才,必须认真规划。一是结合乡村实际,如产业布局等,因地制宜选用;二是结合大学生村官专业知识背景“量才使用”。白庙镇“六村联动”中对六名大学生村官的使用,就比较科学:结合六村分别建立生态林培育基地、观赏荷花种植示范区、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农家文化旅游核心区等的实际需求,把六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分别派往与所学专业相近的村(基地或区)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党支部书记助理,发挥其特长,让他们独立开展工作,“学有所用,干有平台”。当大学生村官专业特长和志向与村民奋斗愿景一致,双方彼此需要,他们就更容易同村民打成一片,融入乡村、增强自信、锻炼才干、实现价值。
严管真“炼”,避免“重选轻管”。选在上级,用在基层,大学生村官应该怎样管一直是大家比较困惑的问题。对于这些新进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们而言,系好职场的“第一粒扣子”十分重要,也利于国家基层优秀干部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管理表面化,仅是签到、开会,缺乏实际的监督,甚至“想起来就管,想不起来就不管”,放任自流,导致部分大学生村官心思不在村里工作上。白庙镇大学生村官采用“县引村用,岗编分离”的办法,较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学生村官由县统一引进,编制在县,岗位在村,县里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使用,不仅更好地发挥了督促监督作用,规范了管理考核标准,并且解除了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忧虑”和后顾之忧。笔者在与白庙镇部分大学生村官的交流中,感动于他们的自豪和朝气,这源于他们对工作平台和组织考评成绩的认可,让他们有压力,更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