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镇五和家园共建美好家园促民族团结进步
2020-11-17 14:1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何成饶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旧城镇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第一道东大门,千百年来,傣族、景颇族、德昂族、傈僳族、阿昌族等五种世居少数民族和汉族在镇内和睦相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019年9月,旧城镇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旧城镇五和家园诞生于脱贫攻坚,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体目标,秉承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理念,建设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小康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一步。党委政府聚焦聚力旧城镇贫困重点,分析研判部分群众距离坝区较远,山高路远,出行不便,就医就学困难。村民思想观念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整体贫困程度深。经过统筹谋划,将260户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和汉族群众异地搬迁至集镇附近建设新村,全新规划民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程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村内一栋栋楼房错落有致,柏油路巷道纵横交错,林荫树木和绿化带环绕四周。新村起名“五和家园”,寓意五个民族亲如一家、和睦共处、团结进步。

 

  五和家园是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缩影,新村建设坚持与民族团结进步深度融合的路子。从规划的初期,对民族团结进步就进行构思,融入了各民族的文化元素。整个新村设为半圆弧形,广场位于半圆中心,中轴线建综合活动室,弧顶四周建五个民族区,寓意民族大团结。各民族房屋的醒目位置突显景颇族犀鸟、傈僳族弩箭等独具本民族特色的标志。庭院统一建设为开放式,没有高墙阻隔,破除人心隔阂。整个新村布局规整,村庄颜值高,环境美,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通过将五个民族群众异地搬迁至五和家园,大破大立,使群众从根本上摆脱原有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崭新的家园开启新生活。

  搬迁群众对比原来山中生活,用淳朴的语言诉说着对党和政府的深厚感情:“世世代代住在老寨,七八公里的山路,路又难走,种得一点小菜,天不亮就要背着下来赶街,下午卖完菜走回家已经天黑了”,“娃娃读书,小小的就要走路上下学,现在来中心小学读书,离得近,学校环境好,娃娃成绩也好”,“想想以前的老房子,做梦也想不到能够住在平房里面,柏油路通到家门口,交通方便,真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的幸福生活”。

  党建引领村庄治理

  党委政府在五和家园建设全程中,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的作用和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高效有序推进工作任务。

  在搬迁至五和家园前,260户群众来自8个村民小组有3个党支部,支部和党员积极投身到搬迁工作,召开党员大会宣传异地搬迁的住房政策、土地政策等,党员入户宣传脱贫攻坚相关知识,在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给群众把各项异地搬迁政策讲清楚,讲到位。通过开展逐户多频次、常态化政策宣讲和思想动员,增强群众异地搬迁的信心和决心,从心理上破解“不敢搬”、“下坝子后,能否赚到钱”等思想顾虑,组织群众主动、有序、安全搬迁,助推五和家园扶贫搬迁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和家园以党支部为村庄治理的核心,坚持群众搬迁到哪里,党的组织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实现异地搬迁安置点的党组织覆盖。将老寨的3个党支部合并成立五和家园党支部,把各族党员凝聚起来,选优配强班子,将能力突出、群众信任的赵兴文同志推选为五和家园党支部书记,由镇党委委员挂钩党支部,按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要求,从班子建设、组织生活、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规范,健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等制度,强化精准指导,督促规范运行。

  党支部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的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村庄管理中带好头,起好步。通过党支部按时召开“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强化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树立在新村担当作为,冲锋在前的责任意识。带领村民建设“微花园、微果园、微菜园”,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党员带头“理三室”等方式,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把新村建设作为新生活的开始,教育引导群众靠双手建设新家、建设新村,创造幸福生活,打造了五和家园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

  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理念,由党支部牵头成立五和家园管委会,推选五个民族的代表担任管委会成员,共商共议村内事务。管委会制定村规民约,把村庄人居环境卫生管理、公共安全、民族团结、文明举止、领里和谐等内容进行细化,研究明确垃圾分类和清运、民族团结示范户的评比等具体事项。就像管委会主任荣腊干说的:“党和政府已经把五和家园建设的这么美丽,我们心里面是有信念的,党支部和管委会一起努力,自己的家园自己管,把五和家园建设的越来越好”。

  现在的五和家园内,五个民族牢牢团结在党支部周围,各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不断增强,推动五个民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共同体。

  平等交往 团结交流 和谐交融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和家园党支部从居住生活、节日共庆、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生活细节入手,通过频繁而有序的来往,形成求同存异、包容兼收、情感互通的共同体形态。在傣族泼水节、景颇族目瑙纵歌节、阿昌族阿露窝罗节、傈僳族阔时节等民族节日,五个民族共同欢庆,共享喜悦。在五和家园丰收节时,村民身着各自民族服饰,同唱一首歌,相互了解风俗习惯,彼此尊重文化差异,不断夯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基础。

  五个民族在村内构建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族群众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村内有十多户多民族通婚家庭,如:景颇族和傣族通婚、汉族和景颇族通婚等,党支部书记赵兴文一家7口由汉、傣、阿昌三个民族组成,大家在同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其乐融融。

  村内五个民族的个体、群体在社会结构上形成相互渗入和彼此关联,大家同在五和家园内,生产生活中互帮互助,遇到困难,相互帮助解决,携手创建美丽村庄。村内注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民族团结进步公约碑,铭记各民族和谐共处,促进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推动着五和家园沿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方向前进。

  旧城镇长期以来用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全镇各族人民心中,绽放在五和家园。“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传承和发扬全镇各族人民心连心、手牵手的光荣传统,建设更加美丽富饶的祖国边疆。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