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景(左一)与村组干部一起深入麦田研究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资料图
2018年6月,河南省社旗县委巡察办向半坡村派出第一书记,开启扶贫新征程。在帮扶力量分散薄弱的情况下,我与村“两委”干部不等不靠,按照“建强一个支部、引进一个能人、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批群众”的工作思路,积极争项目、要资金、强监督、促推进,半坡村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半坡村是南阳李氏蒙古族聚居地,全村总人口3772人,其中蒙古族1328人,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村,现有贫困户92户251人,因为坡高路陡,基础设施落后,地理位置闭塞,群众思想保守,产业结构单一,村集体经济基础十分薄弱。
记得第一次入户走访时,看到76岁的贫困户张玲与身患长期慢性病的儿子相依为命,其中一间砖坯房因年久失修又没人居住,已经成了残垣断壁,仅用几根木柱支撑早已倾斜的墙体,摇摇欲坠,破烂不堪,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张阿姨因害怕邻居占用,思想上有顾虑,修房的事就一直拖延至今。看到破败的院落,窘迫的生活状态,我的心猛然一颤。我们几个村干部不厌其烦地劝说,又及时协调危房改造,不久,4间平房焕然一新。考虑到张阿姨家中没有劳动力,我们又为其申报了低保,还把她的儿子聘为村级公益岗,并将其纳入合作社入股分红对象,连续3年每年分红1500元。一系列帮扶举措解决了张阿姨多年的困难,也得到了周边群众的赞誉。
为进一步提升党支部凝聚力、号召力,我和村“两委”干部积极争取资金25万元,为村内蒙古族群众密集区新建道路650米,硬化道路面积约360平方米,解决了500多名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利用1万元第一书记专项经费,购买了办公桌椅、沙发、空调等办公设施,并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到价值8万元的桌椅、电脑等办公用品,完善了党群服务大厅、会议室、农家书屋、接待室服务功能,改善了办公环境。在驻村单位县电业局的倾情帮扶下,全村电网升级改造顺利完成。另外,我们积极组织村组干部带头清理公共场所垃圾,整治环境卫生。路变宽了,村变美了,群众心情好了,感党恩的话就多了。大家有事没事都愿意到村党支部坐一坐,村部逐渐热闹起来,工作开展也更顺利了。“七一”前夕,半坡村党支部和党群服务中心被县委评为“三星级党支部”和“三星级党群服务中心”。
发展产业要因地制宜,结合村情实际,在培育亮点上下功夫。我在走访中得知,本村青年党员李奎有开儿童玩具厂的朋友,便积极引导其利用闲置的旧村部,创办了半坡村“扶贫微车间”,引进儿童玩具配件加工线,仅用一周时间,就实现了正常运营。玩具组装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吸纳了附近村庄60余名留守妇女前来务工,月收入达1800元以上。目前,二期发展规划正在积极筹划中,计划新建3个扶贫车间加工点,实现原料生产、加工、组装一体化,预计可带动150余人就业。
半年内,通过我与村“两委”的共同努力,针对精准帮扶,因户施策,聘用村级公益岗25人,组织贫困户转移就业37人,低保补助63人、兜底保障27人,7人参加牧原分红项目,每年分红3000元。52户贫困户获得种植业、养殖业扶持,动员94户贫困户全部加入益农合作社,实现入股分红全覆盖,连续3年每户每年分红1500元。
回首驻村扶贫的日日夜夜,虽然艰苦、辛苦、清苦,却甘之如饴。还记得第一次受群众所托,马不停蹄地为一位老大爷更正身份证与医疗服务卡错误信息,帮助其顺利实现了看病报销。看到老大爷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我真切感受到了“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的深意。个人力量或许有限,但始终愿做扶贫路上的“铺路石”,为半坡村更富更美,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献智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