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内蒙古兴安盟开展了全盟乡土人才孵化中心建设现场观摩会。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科右前旗科尔沁镇、突泉县太平乡、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四地就中心建设、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全景展示。
建设乡土人才孵化中心是兴安盟破解农牧区青年人才外流的应对之策,将嘎查村优秀青年按照中共党员、嘎查村后备干部和创业人才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集中到苏木乡镇进行统一培养。兴安盟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大义介绍,今年1月,57个苏木乡镇实现了乡土人才孵化中心建设全覆盖,乡土人才孵化中心党支部同步成立。
在培养对象上,苏木乡镇对嘎查村45周岁以下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党员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等进行摸底调查,一人一档,造册登记,建立优秀青年农牧民信息库,再按照“个人申请、集体推荐、支部考察、党委审定”的流程,择优纳入中心培养,优先考虑班子软弱涣散、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发展缓慢、党员年龄老化这四类重点嘎查村的优秀青年。目前,已有2800余名符合条件的优秀青年农牧民进入孵化中心。
各地孵化中心结合实际建立开放式教育培训师资库,选聘党校、大中专院校教师,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优秀企业家等担任中心老师,同时建立党性教育基地57个,技能培训基地103个,岗位锻炼基地80个;安排孵化中心成员到苏木乡镇机关跟班学习、到嘎查村试岗锻炼,为创业青年提供信息咨询、项目推介、供需对接、项目孵化等服务,通过培养,已有799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266人成为发展对象,123人成为预备党员;96人递补进入嘎查村“两委”班子;728人成为创业带富能手。科右前旗科尔沁镇远新村的谭景文原是一名退役军人,经孵化中心培养,成长为村书记助理,在扫黑除恶、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突泉县太平乡白庙子村的高金柱是一名种植大户,经孵化中心培训,拓宽了发展思路,新增了牛羊养殖项目,形成了种植、养殖绿色循环发展产业链,带动周边70多户村民增收。
各苏木乡镇还建立了孵化中心成员动态调整退出机制,对思想认识不到位、违反培养工作纪律要求的及时清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