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乡村治理如何添动力?河南浚县织起了一张直通农户的“网”。这张网从满足医疗需求织起,村民小病问村医,急症快转诊。以此为基础,村里细分群组,通过积分、奖惩等手段,让村民参与到村务管理中来。集体的事、公共的事,大家都更加上心。
1月6日刚下过雪,河南浚县不少村庄一大早就出现了一拨拨出门清扫的村民。大家伙儿的积极性得益于一张大网的激励。浚县成功织起一张覆盖全县438个村庄、直通16万户农民的大网,建起手机服务群,提供医疗服务,化解矛盾,盘活资源,60多万人通过手机紧紧黏在一起。求医问诊、咨询办事,上情下达、组织动员,许多功能在逐步实现。
织网——
医疗开路,每个村都建群
去年12月24日下午,浚县东枣林村的秦付明忽然身体右侧麻木,腿脚不听使唤。要搁过去,村医会讲“我治不了,你快去镇卫生院找大夫”。但这一次,村医火速把症状发进医疗急救群,县乡村三级医疗同时响应。47分钟后,秦付明已在县医院神经内科救治,危急病情得到控制。是浚县织就的大网,帮秦付明抢到了脑梗救治的“黄金1小时”。这样的案例,时常在发生。
想织网,谈何容易?如今浚县可以化繁为简地概括:“这事只要3步,公益开路、权责到户、资源重组。”但开头并不容易。浚县县委副书记孙超介绍,前两年通过共青团组织在鹤壁部分乡村搞试点,分出娱乐爱好、相亲交友、创业就业、教育辅导等13个大类建手机服务群,希望兼顾需求,多重覆盖,留住群众。
设想很好,现实里却挡不住人退群。好心搞服务,为啥没黏度?细究之下,服务群虽有主题,却无功能,拉进群,受的干扰多,实在的用处少。
也并非一无所获。13类服务中,只有一种群最稳固,那就是医疗救助,加了群便很少退。看准了群众关切,浚县有了着力点。县卫健委以县人民医院牵头,打通了全县医疗资源,把各院总计4657名医生囊括在一起。
每个村庄的群也随之建立,村医担当外联枢纽,每户户主作为成员,党建指导员、水电工、一村一警都加进来。村民在群里,小病问村医,解决不了的,向县乡村医疗群转求会诊。遇急症,便三级联动,直通急救中心。日常,医生包片,普及保健知识;病友抱团,分类进病种群。
医疗开路,一张大网悄然铺开。是否给医院添了负担?县人民医院院长吴宏光说,恰恰相反,精准接诊,节约了医疗资源。很多不必就医的在线就化解了,医生精力用到了“刀刃”上。农民过去常会“小病扛大”,帮他们及时诊治,算大账,节约了医保成本。
医院作用凸显,他们进而绑定了绩效,释放医生的能量,激励大夫们多上线。好几位本不会手机上网的名医,如今也成了线上名人。
铺开——
细分小群,奖惩有了规矩
织网像通电,很快把村里点亮了。
新镇马行村支书老马,最初对这张网不以为意。“村支书太忙,哪顾得上虚头巴脑的东西?”早上5点排队敲门,鸡毛蒜皮都找支书,调解不及,必酿大事。“上面千条线,下面我只有两只手。缺人手、没抓手,咋办?”
新镇10万人口,是浚县最偏远的乡镇。马行尤其偏,2000多口人,村里两委才6个人。这算多的,数千人的村子,两委班子很多不足5人。
马支书很快发现,通过村里建群,他一下子多了60多个人手。村里在大群之外,每20余户亲朋形成一个小群,谁有威信谁当群主。群主马全明说:“过去有矛盾我也不好管,没身份,咋出头?现在群主算个管理员,理直气壮。”
除了群主,全村都激活了。户与户,有成绩单。群与群,像分了班,开始搞起排名。竞争什么?县乡把激励、优惠发放到村,村里根据积分、评星褒奖个人,让他们在医疗、教育等方面享受优待,也对管理混乱,纠纷不断的集体加以处罚。
党委和政府不再为琐细的村务分散精力,只负责向村里分配资源,至于积分、奖惩,则由村民大会讨论决定,事事公开透明。马行村定打分方案时,村民大会从中午讨论到凌晨,形成3大类15项评分规定,通过“四议两公开”,成为村规民约。
事关家家户户,村民非常认真。“给婆婆洗脚”加分项被删了,因为难以执行;“考上大学”是家事,大家却支持加分,因为给集体增了光……村民的责任和义务,化作一条条硬杠杠。村支书在公开透明的规则和监督下,只用秉公计分,很快立了规矩,有了抓手。
马书记骤然轻松,他多了“两手”,人手和抓手。树苗遮了别家田、新房堵了排水沟,这类从前得打架上访的事,不经他知道,就已化解。过去,他想修路,1个月里瘦了14斤还差点没干成。2019年他腾出手,一口气把发展电商、壮大集体企业、开办养老院等“早就想干的事”搞了起来。
连接——
盘活资源,积极动员群众
医疗打通的网,和村庄打分的网,连到了一块。
大蒋村的蒋学荣,一位田间老农,却在县医院受到了隆重接待。两名导医陪同,一路绿色通道,直接入住爱心病房,免押金还送盆送毛巾,看专家号先治疗后付费,检查费报销外再打折。“有病号打听,这老汉是啥人?医院说,人家是三星农户!”
经过村里打分、排名和公示,蒋学荣家人缘好威信高,成为三星农户。他消化道得病,没想到拿出评星计分卡,得到了医院的最高礼遇。他不知道,县卫健委、医保局和医院科室把政策一条条捋,优惠一点点议,把医院承受极限一遍遍算,给足优待,让村里的榜样们有了“获得感”。
盘点下来,很多沉睡的资源得以释放。比如教育资源来了,星级户可以得到老师辅导孩子作业的服务。县里办事大厅37个服务窗口部门来了,问询、办事、预约全面简化。
视野进一步打开,基层党建和后备干部培养借网开展,一批骨干苗子很快成长起来。大蒋村的申长利是个泼辣女孩。群给了她施展舞台,参与公共事务,既有事做,又好评价,她很快成长为村后备干部。
改变最大的,还是农民。“关着门朝天过”被群组的日益活跃所打破。集体的事,更加上心。公共的事,开始积极参与。外面的事,也少了作难。
过去多年,动员群众不太容易。让谁干个活扫个街都不动,“怕被说爱出风头”。现在很多村,群里一招呼义务劳动,能出来200多人,人手多到用不完。不赡养父母、犁地占路等问题都迎刃而解,村村都能举出一堆例子。
村庄因地制宜,创造了不少简单好使的计分办法:比如基础分制度,避免一刀切激化矛盾;垫底名次保密制度,呵护上进心;分季度、年度销分制度,保持动态激励;临近团组“推磨打分”制度,确保公正评价;面对矛盾不作为的集体惩罚制度。经验从实践中来,推广到更多村去。
华中科技大学新媒体实验室主任钟瑛提出:“浚县经验调动公共资源向下赋能,激活乡村向上对接,为社会治理下活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