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两会的“同”与“不同”
2020-05-26 14:27:0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作者:李彤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中国“两会”,举国关注,举世瞩目。

  今年的“两会时间”有些特殊,由于防控疫情的需要,会议召开的时间推迟了、会期压缩了、部分环节形式调整了,《政府工作报告》的篇幅也创了“40年最短”。

  但更应看到,这也是一次既定的部署,肩负着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法治建设现代化的使命和责任,更为完成2020年各项任务指明方向。

  2020年全国两会,因“不一样”而丰富精彩,因“一样”而踏实厚重。

  会期时间短了,议程同样丰富

  5月22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 雷声摄。

  受到疫情影响,原本3月初召开的全国两会,推迟到了5月下旬。在会期上,往年10—12天的会议议程,也进行了压缩。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会期7天,5月22日开幕,28日下午闭幕,共安排3次全体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21日下午开幕,5月27日下午闭幕,会期比原计划缩短了4天半。

  记者梳理发现,尽管时间更紧凑了,但议程齐整、丰富。全国人大议程有9项,分别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及草案,审查预算报告及草案,审议民法典草案,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以及其他事项。

  全国政协听取并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列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民法典草案、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审议通过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政治决议等决议和报告。

  记者采访“屏对屏” 记录民主政治发展使命不变

  图为在北京饭店代表驻地,会务组设立新闻中心视频采访室,代表们通过视频连线方式接受记者采访。(人民网记者 王天乐摄)

  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维护公共卫生与健康,2020年全国两会主要通过网络、视频、书面等方式进行采访。往年两会,也有人称是“记者的两会”,上会参与报道的记者数量,有时超过代表、委员的人数。而今年,在前方上会记者的数量大幅减少。

  缺少了“面对面”采访,如何及时报道代表、委员履职和建言献策?传递会场内的大会信息?

  两会新闻中心在代表、委员驻地搭建了新闻中心视频采访室,通过网络视频采访平台,代表、委员和记者“屏对屏”,“心未远”。

  方式上与往年有不同,但新闻记者报道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心和使命没有变,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法治建设现代化的目标和责任没有变,并且通过形式和内容创新,亮点频现。

  以人民网为例,策划《两会云客厅》让代表、委员“一键入厅”,与主持人实时对话,将采访内容三维可视化;推出《金台圆桌 两会特别版》,围绕两会热点话题,探讨前瞻性发展路径和解决方案;设计《图解新闻》,提升网友阅读体验,快速认知会议信息;创新音频节目《会声会语》,贴合融媒体时代特色,解读热点议题……

  没有数字指标,但不是没有发展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点赞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 雷声摄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们最近一段时间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较大调整和修改。”在22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吹风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说,《政府工作报告》在不断修改,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在改。

  从内容、形式、篇幅,《政府工作报告》都有变化,往年大概是1.95万字左右,今年约1.04万字,大体上减了一半。过去是部署全年工作,今年实际上是部署今后7个月的工作,主题更加突出重点。

  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原因说的也很清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没有数字指标,不是没有发展目标,更要加倍奋进实现既定战略。不提具体指标,不是不重视增长,而是稳定经济运行,实现预期部署。

  尽管与往年比,《政府工作报告》有了明显不同,但人民至上的理念、实事求是的改革举措、对国家发展负责、接受人民检阅的态度没有改变。

  “代表通道”换地了,反映基层的声音更多了

  “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部长通道”,每年都是两会新闻“富矿”。今年两会,这几个“通道”从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统一搬进了人民大会堂一楼新闻发布厅。

  记者梳理发现,前几场的“代表通道”“委员通道”来自一线的代表、委员比例更多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首场“代表通道”上,6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通过网络视频回答记者提问,讲述履职感受和家乡变化。

  罗杰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对他说,“你在代表通道上接受采访,讲你们组织10来个人成立专门医护小组,成功救治了一位87岁老人。在内蒙古代表团,我提到了你,说这件事让我印象深刻。这句话还登在了报纸上。”

  不一样的场地,一样的为民情怀。

  在“部长通道”上,参加采访的部长在数量上比以往少了,但每位部长回答问题的时间增长了,充分展示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风貌和信心。

  “不同”之中见“相同”,“变”的环境里有“不变”。击鼓催征,乘风破浪,全国两会始终与时代进步、人民幸福紧密相连。危中育机、变中开局,中国发展的战略定力不变,一张蓝图绘到底靶心不散准星不变,走向更美好未来的步伐也不会变。

  2020年,逆水行舟用力撑,不负韶华争朝夕。

新闻链接:今年“代表通道”和“部长通道”,有啥新特点?

  5月25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开始前和结束后,大会新闻中心分别举办了“代表通道”和“部长通道”。至此,今年两会期间的“代表通道”和“部长通道”全部结束。

  综观今年4场“代表通道”和“部长通道”,我们可以看出,今年的四场“通道”呈现出了四个特点: 

  一是场次少、规模小。出于疫情防控、会期压缩等原因,这次会议的日程特别紧张,全体会议的次数也较往年少;与之相适应,“代表通道”和“部长通道”的次数,也较往年少,规模也有所压缩。

  查阅往年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在2018年“代表通道”举办了5次,接受采访的代表达40余人次;2019年也有3次,接受采访的代表接近30人。至于“部长通道”,自2016年以来,每年“两会”期间的“部长通道”都会举办5场以上,接受采访的部委领导至少在30个以上。相比而言,今年的场次和规模确实压缩了不少。

  二是“代表通道”上发言的代表主要来自基层。今年一共有12名代表走上“代表通道”,这12名代表中,有城市社区工作者,有农村党支部书记,有普通的市政工人,有小学教师,还有普通的技师,基层代表占比超过了80%。与2018年和2019年相比,基层代表的比例提升了大约50%。这充分体现了“先让基层代表充分发声”的要求。实际上,不仅仅“代表通道”,今年中央领导同志参加代表团审议时,各代表团发言的代表,绝大多数也都是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

  三是代表声音“乡土味十足”。比如来自内蒙古代表团的周义哲代表谈到当时国家禁止砍树时的迷茫,说道:“不让砍树,老婆孩儿吃啥?喝啥?”再比如,来自山西代表团的杨润梅也提到,作为一名市政管道工,以前不好意思和别人说是干什么的,等等。这些语言被代表本人自称是“土得掉渣”,但正是这些来自乡土大地、原汁原味的“民声”,让决策部门了解到了基层民众所想所思所盼。传达自然、真实的声音,正体现了“两会”的本意。

  四是在“部长通道”上接受采访的,都是今年公众关注度非常高的部委。今年接受采访的领导,分别来自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工信部和生态环境部,这些部委负责人分别回应了经济发展目标、财力保障、粮食安全、对外贸易、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复工复产、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公众关心的话题。

  梳理一下往年大会期间举办的记者会,可以发现,以往这些部委在会议期间,基本上都会举办专场记者会,今年由于疫情防控取消了专场记者会。这些部委的负责人走上“部长通道”,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缺憾。(摘自新京报)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