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中办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身边存在哪些形式主义?如何解决?基层干部们感受最深,建议也最接地气。本报开设“减负之年话减负”栏目,欢迎广大基层干部结合实际工作畅所欲言(http://www.xcgbb.com/zt/ssfd/)。
期待实招硬招 摆脱无谓事务
四川凉山州一位第一书记告诉记者,他现在的主要精力,是帮助贫困户协调移民搬迁安置用地、监督工程质量、督促贫困户搬家、拆旧房复垦,以及其他几项重点工作,如控辍保学,禁毒防艾等,这些刚性任务难度极大,耗费了大量精力。
“眼下,管理过分留痕、材料报表过多现象客观存在。我们平时要做贫困户申报材料、贫困户台账、各种会议简报图片、农民夜校图片台账等,而上级来检查只是翻翻而已,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我任第一书记快4年,年休假一次也没休过,节假日和周未加班很普遍。”他说。
青海一个偏远乡镇的党委副书记说,现在每次会议都要有视频、照片,还要写文字简报,材料工作严重影响了常规工作。“县上40多个部门,乡里只有10多个干部对接,应接不暇。上个星期,我就写了维稳会议发言、环境整治会议发言、民主生活会发言、党委班子成员对照检查材料、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汇报材料各1份,信息简报3份,大约1.5万字,哪里还有精力干其他事情?”
采访中,基层干部们反映,中办下发的《通知》,让他们如沐春风,看到了中央解决形式主义、为基层干部松绑的决心。他们希望各地能拿出实招硬招,不能光停留在口号上、贯彻在纸面上,真正让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本报记者 周静文
力戒“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乡村干部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增加了不小的负担。有乡镇干部表示,手机上的政务APP太多,通过APP进行“上班打卡”“工作留痕”,而且每个都要在规定时间内操作,牵扯了基层干部的精力不说,也影响了工作效果,沦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有一个“统”的工作理念,打破各级政府、各条线各自为政,自行开发政务APP的局面,把纵向各层级、横向各业务线的APP进行整合,打造一个集众多功能于一身、后续可根据需要进行功能拓展的综合型政务APP。如笔者所在的浙江省东阳市,为了让党员干部更加紧密地联系群众,拟推行“走村入户扫码制”。经初步测算,开发一个全新的APP前期制码和数据采集成本高、耗时长,后通过调研,东阳市对已有的浙江政务服务基层治理“四平台”APP进行了二次开发,植入基层党建模块,增设扫码功能,并导入公安系统耗时三年采集的全市居民信息,直接节省信息采集成本400多万元,有效整合了各类资源,打通了数据孤岛,切实为乡村干部减轻了工作负担。 (浙江省东阳市委组织部 朱斌良)
属地管理不是推托责任之“筐”
“属地管理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基层不少工作要签订责任状,属地管理就成为责任下放的良方。“有事找警察”的经典口语变成了“有事找属地”,基层干部变成了事事都要管的全才。像“农村违规建房”“环保纠纷”“河流污染”等问题需要多部门协调解决,但部门之间常常互相推诿,属地就变成了牵头单位,一些职能部门便以属地管理之名,把责任推给基层,而实际上基层既无权力又无能力承担,导致基层治理出现不少薄弱环节。而一旦出了问题,基层还得“背锅”。
针对以上现状,建议各部门不应简单地以“属地管理”推托工作责任,要进一步围绕“权、责、人、财”等要素理清各级、各部门的关系,明确各级、各部门事权清单,进一步完善科学的问责体系和问责办法,真正形成主管的主动履职、配合的积极参与、执法的名正权实的良好局面。 (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横岩乡党委副书记 李 强)
对材料往来人性化处理
取文件、拿通知、报总结、送汇报……本是乡镇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但由于有的文件要求领取的时间特别急,甚至半夜三更,有的材料要求领导签字、加盖公章,纸质版和电子版限时报送,这样每天与上级多个部门少则数份、多则十几份的材料往来,对基层尤其是偏远乡镇的干部来说真是苦不堪言。常常出现刚取回一个文件,又来一个;刚报走一份材料,又需要另一份的情况,搞得乡镇在材料往来方面应接不暇,乡镇干部的时间耗在“途中”,这对本就紧张的乡镇人手来说着实是一种浪费。建议对文件往来进行人性化处理,对要领取的文件,可以先电话通知、发送电子版或者拍照发送;对一般性材料可直接发送邮箱,不再报送纸质版;对确需领导签字、加盖公章的可将电子版和领导签字、加盖公章后的电子照先通过邮箱上报。通过借助互联网,让人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最大程度节省乡镇干部时间,让他们将精力多用在谋发展、干实事上来。 (河北省赵县沙河店镇人民政府 孙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