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一书近日出版发行。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三农”工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推动基层干部用总书记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本报推出“学习贯彻总书记三农论述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专栏,敬请关注。
激活脱贫攻坚“源动力”
滁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葛建荣
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
滁州市委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重要突破口,在选派干部、村干部、农村党员、乡土能人等“四支队伍”上下功夫,合力推进扶贫工作,让基层党建成为脱贫攻坚的“源动力”和“助推器”。
建好“带头人”队伍。打赢脱贫攻坚战,核心是要有一个有战斗力的班子。我们对村班子成员进行逐人分析研判,不合格不称职不胜任的坚决撤换,采取从本村优秀现任村干部、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的党员中选拔,从强村选调、从机关选派等方式,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去年,村“两委”集中换届时,我们严把“年龄关、学历关、来源关”,村干部平均年龄较上届降低2.1岁,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较上届提高11%,761名退伍军人、449名致富能手、419名外出务工人员,328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
建好“生力军”队伍。选派干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我们严把人选筛选关,注重把最能打仗的干部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年,选派第七批257名干部驻村帮扶,实现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出台选派帮扶干部管理办法,综合运用实地走访、电话查询等方式,实行选派帮扶干部培养使用全程纪实管理。开展“集中调研、集中走访帮扶、集中督查调研”三项活动,对脱贫攻坚进行全方位督导和帮扶。强化示范引领,9名选派帮扶干部表彰为全省优秀选派帮扶干部标兵。
建好“先锋队”队伍。打赢脱贫攻坚战,党员要当先锋做示范。我们实施了“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努力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激活党员“红色细胞”。积极引导农村党员争做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模范,组织有帮带能力的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深化城乡结对共建,市县机关与村结对帮扶全覆盖,1800多名市直副科以上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全市1.2万多名无职党员主动认领扶贫岗位,建立233个种养“双培双带”示范基地、培育1023个“双培双带”示范户,有效带动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建好“田秀才”队伍。乡土人才是脱贫攻坚的先行军,是推动农村长远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着力从政策指导、扶持培养、搭建平台、优化环境上出实招,帮助乡土人才茁壮成长。积极引导人才回流,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为推进脱贫攻坚献计出力。加强与在滁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采取定向培训、“订单式”培养等方式为农村培养各类急需人才。3年来,我市通过开展学历教育和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创业培训,培育各类“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6.8万多名,为全市脱贫攻坚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聚力农村基层党建质量“生命线”
海南省澄迈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王琰春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我们的农村党组织,一定要成为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堡垒。有了这一条,无论抓稳定还是抓发展,都会有力量、有后劲。
新时代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牢牢把握质量这个生命线,在服务中心大局、推动基层治理等实践中总结经验、提质见效,从而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在服务中心大局中提升质量。当前,农村正处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阶段,基层组织建设必须聚焦这一中心,凝聚组织力量、发挥组织优势、提供组织保证。今年以来,我们启动了大学生返乡兴村计划,招录了60名乡村振兴指导员,重点安排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党建示范村;从机关企事业单位抽调452名干部,组成154支乡村振兴工作队,实现镇和村全覆盖,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深化“大学生返乡兴村”行动,用3年时间实现乡村振兴指导员覆盖所有行政村(社区),对干得好的逐步培养成村干部,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进一步完善人才体制机制,优化返乡大学生创业项目、资金、平台扶持政策,多措并举扶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吸引大学生“逆流”下乡,形成创业“返乡潮”,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在推动基层治理中提升质量。近年来,我们在全县186个村(社区)全面建设便民服务点,推行镇、村干部联合坐班,实行办结回执和记录制度。同时探索推行党员巷长制,把每个村分为若干个片区,每个片区再分成若干小巷,每条小巷巷长由无职党员担任,为每个巷长设岗定责,形成“书记包村、干部包片、党员包巷”的治理模式,为基层治理走出一条新路子。我们还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共建活动,深入开展“乡村点单、部门服务”“矛盾纠纷百日大排查”等活动,深入推进综治中心、“雪亮工程”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社会治理系统建设,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服务能力。完善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继续推行“一站式”民事村办服务,全面推行党员巷长制,引导基层治理法治化规范化。探索建立乡贤论坛,发挥乡贤在乡村治理、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强化基础保障中提升质量。基础保障问题有没有解决好,事关农村党组织工作能否正常开展。近年来,澄迈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每年投入近1亿多元保障村级组织运转,计划追加投入7400万元,利用3年时间全面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清理规范机构牌子、制度上墙,提升场所建设档次,确保场所达标率达到100%。建立健全基层干部薪酬待遇增长机制,加大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等投入力度,确保党支部有钱办事,全面激活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完善考评问责机制,督促党组织书记种好党建责任田。注重为基层减负减压,解决文山会海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规范各类检查考核评比活动,让基层组织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干好本职、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