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屋外的风暴突然来临
你对我苍凉地哭泣:
“董书记,我那百年的老屋,
已经无法为我挡风遮雨……”
“别哭泣,我的乡亲,
让我来帮助你!
别哭泣,我的乡亲!
党和政府从来没有把你忘记!
……
写诗的“董书记”,是江西省乐安县原文联主席,现驻增田镇带陂村第一书记董海花。诗人,作家,驻村,贫困户,看似没有关系的几个词,结合在一起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她的到来,给一个贫困山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希望和变化?
图为董海花在扶贫路上
2015年,49岁的董海花响应号召驻村扶贫。她先在乐安县鳌溪镇咸溪村驻村工作队当一名扶贫队员,2017年调整选派到增田镇带陂村担任第一书记。在这片土地上,她走家入户,访寒问暖,引导村民脱贫致富,留下了很多动人的事迹。
“董书记,我们带陂米粉卖断货了,连做粉的米都用完了,收购商的货车还在外面排着队,我们该怎么办?”近日,带陂村贫困户邹小平连走带跑找到董海花,着急地说。
“别急,别急,让我来想办法。”董海花安慰道。
要知道,邹小平所说的带陂米粉,几年前还乏人问津呢!这种传统纯手工米粉是该村特色,制作过程非常繁琐,以大米为原料,经浸泡,研磨,布袋过滤压浆,揉粉成球团,锅内煮熟,石臼打烂,搓成团放入铁制粉筒压榨出粉丝,成形于锅中,煮沸捞起再放入冷水内冷却,最后捞起晒干,成品洁白细嫩,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
因为费时费力,所以带陂村手工米粉每斤售价30元,但市场上机器制作的米粉每斤只要3元,价格相差10倍,人们难以接受,销量一直很低迷。为推荐这种纯天然优质特产,带动村民脱贫,董海花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拍摄了许多米粉制作过程照片,再配上优美的文字,通过网络宣传,打造“舌尖上的乡愁——带陂村传统手工米粉”。同时,请来当地电视台记者到米粉作坊拍摄,还向文化部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下子造出了声势。有许多外地人看到宣传,特地驱车赶到村里来买米粉。你10斤、我100斤、他一车……要买米粉的人越来越多,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场面!
就这样,米粉卖火了,带陂村村民的腰包也鼓了。
不仅是销售米粉,董海花还帮村民引进了牛蛙养殖。
带陂村有9个村小组,农户515户、1896人,其中贫困户 81 户、279 人。全村有耕地面积2240亩,山林面积10200亩。这么好的地理环境,如何带领贫困户靠山吃山是董海花一直思考的问题。她经过多方调研认证,发现带陂村非常适合养牛蛙。在她和镇领导的努力下,带陂村引进了浙江台州牛蛙养殖客商,目前该村养牛蛙面积达80亩,搭了127个棚,成立了合作社,吸引33户贫困户入社,不仅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务工挣钱,还能带动一批村民通过养殖致富。
“有困难找董书记,她有办法!”这已成为村民们的口头禅。
“去年我家种的西瓜大丰收卖不出去,也是董书记帮我想主意,最后不够卖了。”贫困户黄小兰说。
“竹荪去年销路很好,每斤卖130元供不应求。今年种的人多,售价降了一半,成了滞销品。家里烘干的近千斤库存竹荪菇无法销出去,堆得满屋都是。我非常着急,是董书记为我分忧,一起想法子卖完的。”种植竹荪的大户陈光义回忆起卖竹荪的经历,满怀感激。
目前,董海花驻村已经4年。带陂村村民听到可能会调换第一书记的风声,纷纷要求:“不要换走董书记!她是我们的亲人!”
贫困户李风仔不会忘记董海花。他幼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三级残疾,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得知情况后,董海花和帮扶干部一起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制定帮扶措施:帮他养了4头牛,同时协调镇政府补助他8000元。不仅如此,董海花还常去看望他,有一次天气突然变冷,走访时她看到李风仔床上被子非常单薄,立刻赶回县城家里抱了一床干净的被子给李风仔送去。李风仔倍感温暖,一直亲切地称呼董海花为姐姐。
困难党员王业礼也不会忘记董海花。他的妻子中风,董海花经常去他家,帮助他中风的妻子洗头、剪指甲,帮助按摩手脚。王业礼感动地说,“董书记像我亲生女儿一样亲!”
带陂村村民更不会忘记董海花,如果没有她,就不会有现在便捷的出行。带陂村地处偏远,当地电动三轮车已明令禁止载客,而电动三轮车又是村民长期以来出行的唯一交通工具。为此,董海花和村书记李大眼找到交通部门反映情况。经过努力,交通部门已增设每日从乐安县城至增田镇带陂村的班车专线,满足了村民日常出行需要。
著名诗人艾青曾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脚下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董海花用她的真情和爱,抒写了她人生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