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肆虐 基层干部逆流而上
2020-07-10 09:1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编者按 眼下正进入主汛期。面对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各地基层干部闻汛而动,逆流而上,冲锋在前,全力施救,筑起一道道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铜墙铁壁”。本报还原了贵州、广东、云南三地党员干部洪水中逆行的感人场景,以此向奋战在抗洪一线的基层干部致敬!

说起母亲的不幸,娄义文止不住眼泪

  连夜转移村民却痛失母亲

  “娄主任顾上了我们,却未能顾得上他自己的老母亲,我们钦佩、感动。”光荣村村民李勇说。

  村民口中的娄主任是贵州省桐梓县芭蕉镇光荣村村委会副主任娄义文。6月21日晚,洪水肆虐。灾难面前,他第一时间动员群众安全转移,转移完群众后才回到家中。不料,他75岁的老母亲却在转移途中,被山体滑落的巨石击中……

  6月21日下午,娄义文的手机不停地震动,工作群里的极端天气预警信息一条接着一条。村委会立即制定应急方案。

  光荣村一共有10个村民组,娄义文包保三个组。住在油房组的他,家门前便是贯穿全村、8米宽的大田河。凌晨3点多,大田河的水位越涨越高,眼看就要溢出,娄义文赶忙打电话给各组组长,并拿起喇叭夺门而出,组织村民往山上跑。

  娄义文住在大田河中游地段,他最担心的是下游群众。听说香湾组有一家大人外出看病,只剩两个孩子在家,他立刻召集几个年轻人前去救援。待转移完所有群众已是凌晨5点,他急匆匆赶回家喊着母亲、妻子和儿子一起往山上跑。

  一声巨响让娄义文慌了神,路上出现塌方。他急忙喊叫,却只能听见妻子和儿子的回应。出门时,娄义文担心母亲淋雨着凉,帮她披上塑料薄膜、打上雨伞。突然,他在塌方处发现了塑料薄膜和雨伞,娄义文顿时昏了过去。

  22日上午,在村民的搜寻下,娄义文母亲的遗体终于在半山腰被找到。灾后的村民还未缓过神来,便匆匆赶到娄义文家,“几乎全村的人都去了,很多人忍不住掉下了眼泪。”村民李勇说。

  办完老母亲的丧事,娄义文又要求尽快上岗。他说,呆在家里,脑海里全是母亲生前做家务时的场景。“灾后重建还有很多工作,我要挺住。作为共产党员,我更要坚强。”娄义文说。

  因家庭条件不好,娄义文很早就外出打工,父亲去世早,他和母亲共同挑起了家庭的重担。2013年返乡高票当选村干部。

  娄义文的微信朋友圈里动态很少。从2017年到现在,只有23条,或是村民在田间劳作的照片,或是走访村民的照片,没有配发文字。也许,无声的爱胜过千言,娄义文深爱着家乡。

  他说:“党培养了我,我有多少能力,就要奉献多少。”(刘智强)

 

佛冈县关前村党员干部运送救援物资

  党员干部水不退人不睡

  广东清远遭遇极端强降雨,由于地势低洼,佛冈县关前村10个自然村全部受淹,1600多名村民受困,2000多亩农作物受灾,扶贫项目基地设施损失50多万元。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关前村党总支书记莫智恒、第一书记刘文学带领党员群众冲锋在前,在防汛救灾一线彰显党员先锋底色。

  “今晚第一时间转移受困村民,做到水不退,人不睡……”6月7日,关前村雨势极大,莫智恒傍晚紧急安排部署防汛救灾工作,随后村“党员突击队”分组巡查值守防汛点,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则深入各家各户了解受灾情况。

  8日凌晨,更严重的险情出现了,湍急的潖江水倒灌入村,水位急速上涨,情况十分危急。莫智恒、刘文学迅速带领村干部通过电话、微信动员全村党员组建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参与抗洪抢险,分片排查、分组入户组织受困村民转移,顺利转移1600多名受困村民。

  村民李平九中风瘫痪在家,子女在外打工,洪水围困时,村党总支委员莫汝兴带领党员干部赶到他家,眼见水已没过他的大腿,转移刻不容缓。“本来想把他转移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安置点,但老人家不愿意,只好把他背到邻居家二楼。”莫汝兴回忆说。

  受困村民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但全村已被洪水围成孤岛,断电、缺水、缺粮等成了摆在村干部面前的难题。“在救灾物资暂时没到之前,决不能让受灾群众饿肚子!”莫智恒第一时间将村里小卖部仅有的5箱饮用水和食物优先分发给困难群体,保障他们的生活。

  洪灾过后,满目疮痍。村党总支带领全村党员清理乡村巷道淤泥和垃圾,并进行全面消毒……6月13日,关前村生产生活恢复正常。

  “此次灾情,部分贫困户财产遭受损失。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追加项目投资、增加贫困户分红等措施,防止贫困户因灾致贫。”刘文学说。(潘欣妮 曹城新)

 

何成饶把挖掘机当餐桌吃早饭

  争分夺秒打通救援通道

  “我们被困老寨这儿了,一共177名村民!”6月24日16时30分,云南省盈江县弄璋镇古里卡村村部办公电话忽然响了起来。

  古里卡村是一个傈僳族、景颇族和汉族聚集的边境少数民族村,村内人均耕地0.3亩,是盈江县最贫困的村子之一。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当地政府将古里卡村整体搬迁至山外坝区,建起了新村。

  村民住到了山外,可原先的产业还在山里。回到老村寨,种香茅草是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渠道。雨季的香茅草长势旺盛,村民们每天都会回老寨割茅草。

  这个电话打破了村庄的平静。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何成饶紧急召集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开会,布置救灾事宜。会后,古里卡村在后方的干部紧急行动起来,分头冒雨接应从老寨撤出的村民。

  被困老寨的177名群众也在第一时间找到了“组织”。2名村干部和13名党员一起,设置了两个临时避难点,组织被困群众等待救援。

  24日晚,何成饶带人多次考察,确定了救援路线和方案。通往老寨的路是一条土路,依山而建。救援人员要想进入,首先要把道路简单抢通。县交通局紧急安排了几台挖掘设备,由何成饶带路,连夜冒雨施工。在齐膝的淤泥里,伴着时不时落下的巨大滚石声,何成饶引着挖机、推土机前进。

  经过5个小时的作业,25日凌晨打通了3公里的进山通道。老寨那头却传来了新情况,177名群众缺衣少食,又饿又冷,而且山体滑坡还在继续。“多呆一刻,就多增加一分危险!”

  25日凌晨6点,2批突击队员在2名村干部的带领下,克服重重险阻,抵达第一个临时避难点,成功撤离群众98人。随后,又将第二个避难点上的79名群众安全撤离出来。(王锦相)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