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干部报“决战决胜·乡村行” 记者感言(5)|与采访对象相互滋养着
2020-12-30 16:00: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李慧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本报记者李海明(右三)、李慧(右二)在贵州省望谟县打易镇边王村采访。

  迎着早晨第一缕阳光,沿着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我们驱车两三个小时后,从贵州省黔西南州到达了望谟县打易镇边王村,这是一个被挂牌督战的贫困村。

  中午时分,抵达村部,见到了边王村党支部书记韦小华,他黑黑瘦瘦,很是精神。“你看着很年轻啊,莫非是80后?”韦小华憨笑着点点头,“这两年村里回来了很多年轻人,不仅有80后还有90后。”于是,我们将采访主题确定为“穷山村回来的年轻人”。

  边王村有多穷?韦小华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之前有位村民下田种地,他家有28块地,可劳作完数来数去只有27块,急得不得了,最后草帽一拿,才发现最后一块地就在帽子底下。“没土地、没资源,村子根本留不住年轻人。”韦小华坦言,迫于生活的压力,他也曾经离开过村子,当时在上海打工年收入10多万元,3年前回到村里,现在年收入3万元左右。“差距如此大,为什么还要回来?”我好奇追问。他只说了两个字:“情怀”。因为对家乡的热爱,加上脱贫好政策,他毅然放弃高薪,投入到家乡建设中来。“也许有人会说我傻,但我认为我在做最值得的事。”韦小华补充了一句。在韦小华的带动下,边王村先后回来了20多位年轻人。因为他们的回来,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有了生机和活力。

  看着这批80、90后富有朝气的脸庞,我内心深受触动。我们与每一个采访对象其实都在互相滋养着,我们报道他们,他们给我们力量。通过这次采访,让我对“情怀”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那就是热爱的事业,就要不计得失、不为功利,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为了能写出一篇好的报道,就值得翻山越岭去采访、值得耗费精力深挖每一个细节,值得打磨推敲每一段文字。心中有情怀,笔下才有力量。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