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风劲扬帆奔小康 蓄力再谋新篇章
2021-01-15 15:09:00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作者:李源 史雅乔 勾雅文 孟哲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全面回顾了“极不平凡”的2020年。扶贫话题已经连续第七次出现在他的新年贺词中,而这次,意义尤为不同。

  2020年,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贫困地区所发生的“当惊世界殊”的历史巨变,给当地群众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回顾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每一个脚步都踏出奋斗和拼搏,每一帧风景都写满美好和希望。

  较真碰硬,一鼓作气啃下“硬骨头”

  冬日暖阳下,贵州省望谟县乐旺镇坡头村村民唐守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家门口有钱挣,天天都是好日子喽!”唐守芬高兴地告诉人民日报记者,去年她和老伴靠着在花椒种植基地干活,全家脱了贫,越来越有干劲。

  与唐守芬家一起脱贫的,还有坡头村的28户村民。山多地少,坡头村一度是深贫村。为了攻下深贫堡垒,去年县里实施挂牌督战,村里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选定花椒为长线“大”产业,并搭配短平快“小”产业,还引进了龙头企业提供花椒技术服务。一年奋战下来,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超过1.1万元,稳住了全村增收脱贫的“基本盘”。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包括望谟县在内的剩余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宣布脱贫。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兑现承诺的发展答卷。决胜之年,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2020年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总攻令——

  “要继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方案,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攻坚克难完成任务。”

  “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较真碰硬‘督’,各省区市要凝心聚力‘战’,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加大资金支持和工作指导力度。疫情下,资金支持不降反增,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达到1461亿元。此外,还一次性安排脱贫攻坚补短板资金300亿元,重点支持补齐因疫情导致的财政减收,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做好贫困劳动力就业和产销对接工作等。

  ——强化督战一体,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截至2020年7月底,52个挂牌县15.6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保障方面的问题得到解决;截至2020年10月底,9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全国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2973万人,已超2019年全年;截至2020年12月,剩余的40万贫困搬迁群众各地已完成相关退出工作,“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

  ——发动社会力量,助力挂牌村脱贫攻坚。东中部11省(市)共组织动员1937家社会力量与挂牌督战村建立结对关系,实现对1113个挂牌督战村结对帮扶全覆盖。

  ……

  “中国的减贫密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动力是基础。这些都是我们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实践中形成的有益经验。”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

  尽锐出战,凝心聚力答好“民生卷”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本来就有不少硬骨头要啃,又遇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硬仗怎么打?

  “疫情或灾害对减贫进程会产生影响。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

  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开出“药方”。

  一个多月后,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秦岭深处的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在村里的木耳展销中心直播台前,习近平总书记对着手机镜头点赞——“小木耳、大产业”。据媒体报道,当晚,2000万网友涌进直播间,20多吨木耳秒光。

  产业扶贫是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的重要举措,消费扶贫行动则是带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回顾过去一年,我国中西部22个省份组织认定扶贫产品16万多个,全年扶贫产品销售额达到3069.4亿元。

  夏季的洪涝灾害又带来一轮“加试”,绝不能让洪涝灾害造成返贫致贫。保民生所需,是当务之急。

  2020年8月18日,正在安徽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阜南县的红亮箱包扶贫车间察看生产线,同职工面对面交流,了解阜南县开展就业扶贫和防止因灾致贫返贫情况。

  红亮箱包有限公司是当地返乡人士创办的扶贫车间,员工中有约一半为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由于当地开闸蓄洪、工人受困,工厂停工15天,造成损失20多万元,但给员工的补贴仍然坚持发放。

  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保障受灾群众、贫困群众就业。

  面对总书记的深深牵挂和殷殷嘱托,阜南县及时制定方案及救助政策,对受灾农民和经营大户,给予相关财政支持、金融支持;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吸纳958名贫困人口就近就业;提前拨付救助资金598.6万元,对困难群众实施临时生活救助。经统计,全县未出现贫困群众因灾返贫致贫情况。

  打胜疫情防控阻击战、打赢抗洪救灾攻坚战、打好经济发展推进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巩固了脱贫成果,涵养了小康“成色”。

  统筹衔接,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

  这一年,一个个贫困村华丽蜕变,变成宜居“新家园”;

  这一年,一个个特色产业拔节生长,鼓起农民“钱袋子”;

  这一年,中国大地上处处奏响脱贫攻坚“奋进曲”;

  ……

  ——安居才能乐业。住得好了,老百姓心里暖暖的,浑身充满了干劲。

  在云南省会泽县以礼街道,39岁的吕国伟从老家的土坯房搬进新社区后就没起过外出打工的念头。如今,他已是易地搬迁安置点一家扶贫车间的负责人。“以前住土坯房,地里盼不出庄稼,外出打工是唯一出路。现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日子过去了!”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蟠龙镇,易地扶贫搬迁户徐安达被安排在社区绿化公益性岗位,每月工资1000元。闲时,还可以到食用菌基地务工,每天100元左右。日子越过越有滋味,徐安达逢人便说自己赶上了好年头。

  ——“输血”也“造血”。扶贫工作细致入微、着眼长远,长久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小庄村,通过插上科技“翅膀”,引进马铃薯新优品种,推广覆膜保墒种植、绿色防控等新技术顺利脱贫摘帽。如今全村耕地面积近7000亩,马铃薯种植面积5000亩以上。小小的马铃薯,变成了“金豆子”,圆了村民们的脱贫梦。

  “年纪大了也没活儿干,一年家里收入只有3000多,还不够我老伴吃药的。”回忆起以前的生活,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八家子镇脱贫户徐明福连连摆手。如今这一切,是他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已经脱贫的他有个心愿,希望镇里的桑黄产业越做越好,因为他在桑黄基地有一份工作,收入多了好几倍。

  一条条平坦干净的水泥路、一排排整洁利落的农家小院、一张张脱贫致富后的笑脸……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神州大地徐徐展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新征程已在眼前,新篇章正待谱写。“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指出,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这为我找到以后的工作方向,既要大力发展中药材、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提高群众收入;也要继续动态监测‘两不愁三保障’,一有问题,立刻解决。”面对人民日报记者的采访,重庆城口县周溪乡凉风村党支部书记伍东说,“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我们有信心更有干劲!”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