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通常是忙碌的,但对于周末无休的杨秋静来说,只是她常态的一天。一大早赶到区里开会,中午赶到村里接待,下午到镇上求教,晚上再赶回村里协商……一天下来,跟班记者早已疲乏,但和既费口舌又伤脑筋的“旋转陀螺”杨秋静相比,这点苦累真的不算什么。她把每一次“跑腿”当作一次历练、一次蓄能,"不卸下热忱,不拒绝成长"。
11月11日 星期一 晴
小杜庄村于2011年被评为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小杜庄村一直以生态文明村闻名,上一块“先进基层党组织”奖牌是2011年获得的,村书记杨秋静说,党建宣传工作是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这方面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为此她花了不少心思。
在村口独具特色的立体彩绘党建文化墙上,她把村规民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道德文化、志愿精神和新的生活理念写了上去,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文明乡风的熏陶。
如今,小杜庄村已成为全区主题教育宣传阵地,隔三差五就有邻村或区里的党员干部来参观学习。光是上个星期,她就接待了十几批来访者。
小杜庄村的3D党建彩绘墙
党建工作面子亮里子实
每个走进小杜庄村的人,第一眼就会被满墙的党建文化彩绘所吸引而驻足。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垃圾分类我给力,美丽小杜我受益”……村子主干道两侧都是这样正能量的文字和图片,就连路边的大大的变电箱也变身成一个立体彩绘,浑然一体,不显突兀。
秋静说,墙上写什么、画什么是她和村班子成员一起商量设计的,要接地气,让村民喜欢看、看得懂。
小杜庄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占地400平米,当时是老书记杨树员建的,杨秋静来了之后将中心重新粉刷了一下,简单装修后划分功能区:综合服务站、党员活动室、图书室、警务室等。
老书记杨树员事迹展室一角
老书记杨树员事迹展室是来访者驻足最多的地方。“我要让全村每一位老人都过上好日子!”这是老书记生前说的,他尊老爱老, “幸福大院”的诞生、每年和70岁以上老人合影……一件件一桩桩爱民实事让来访者感受到了一位老党员的初心和大爱。
党员活动室的布置有个杨秋静的小巧思——每个座位前面有一个党员的席卡。秋静说,一开始党员开会或者集体学习时,总有几个人爱迟到或者缺席,为了调动大家积极性,她给每个党员做了一张席卡,增强他们的身份感和荣誉感。以后开会谁的位置空着,一望而知,后进的党员面子上过不去,自然而然做到了按时到会,实在来不了也能按规请假了。
“今天我们来做个党建知识小测验……”杨秋静给“微型党课”定了规矩:不能人到心不到,不能一个人在台上滔滔不绝、其他人在底下哈欠连连。学要大家一起学,不光听,还要轮流讲,还要入脑入心,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果。
每天早上7点、下午6点,村里的小喇叭准时开始广播。小学生杨瞳自豪地告诉记者:刚才广播里的诗歌是他朗诵的。杨秋静将村里的孩子组建成一支“小传习员”队伍,童声版的“平语近人”成了党的声音在农村传播的新切入点。
杨秋静为区纪委的参观学习团讲解小杜庄的党建特色
村书记客串“专职”讲解员
当天上午,杨秋静在区里参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后,一出会场就被区新闻中心的记者拉住采访。中午简单扒拉了几口饭之后已经是下午1点多。顾不上休息,她就急匆匆地往村里赶,因为下午2点,要为到村参观学习的区纪委同志做讲解。
为方便进村入户,杨秋静平日穿得最多的就是休闲运动装。当天为了参会和讲解,特地换了一身黑色套装,戴上耳麦、别好扩音器,俨然一位专业讲解员的样子。
“滴滴!”一辆大巴车驶来,区纪委的十多名同志到了。
“大家请随我来。现在我们东侧的墙面上的是经村民代表集体商议后的顺口溜版村规民约”“ 现在大家进入的是我村的党员活动室,党支部的相关内容和各项规章制度已经上墙。”……从入村的党建文化墙再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在杨秋静的指引解说下,小杜庄村的发展过程、老书记杨树员的动人事迹、推陈出新的党建工作一一呈现。
趁着参观者在观看老书记视频,杨秋静一溜儿小碎步跑到办公室,10秒种“咚咚咚”灌下了一瓶矿泉水。“我这嗓子啊,好不了。”秋静用她那粗拉拉的嗓音说道。
杨秋静告诉记者,10月8日她给乡镇同志做了第一次讲解,到今天已是她第30次做解说。“最多的一天我们接待了6批参观学习团。”秋静说,因为对村子里的情况非常熟悉,她走到哪儿就讲解到哪儿,根本不依赖文字稿。
杨秋静为区纪委的参观学习团讲解小杜庄的党建特色
党建宣传工作也要做好传帮带。随着接待任务越来越多,加上杨秋静也想带带班子,她和村两委干部商量敲定了一份解说词,让大家轮着来解说。现在班子里杨超、苗青、杨彬等年轻干部都能够顺顺当当地解说下来,面对参观者一点也不紧张了。
村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一套讲解词时长40分钟,杨秋静早已驾轻就熟,送走了区纪委的同志,已是下午三点多。想着上午开会、下午讲解,手头还有好多事要到镇上去办,刚刚喘口气的杨秋静又不淡定了。
“厕所改造还有几家没登记……”
“挖掘机正在施工,你们看着点……”
“高压线工程占地赔偿的事还没有谈妥,这个我要到镇里求教。”
之前两年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加上这一年多在张会庄村、小杜庄村的历练,杨秋静已经稳重了许多,但一想到那么多的“烫手山芋”,她又急躁起来。跟村干部几个人简单交代了几句,杨秋静开着她的小车一溜烟没了影。
在路上,秋静说,村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在农村待长了,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总是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常感到本领恐慌。所以她要到镇上请教包片领导,把政策、方案吃吃透。
村里正在进行污水管网施工
之前村里通自来水管道,施工结束后要对路面进行修复。一面是施工方说“能达到验收标准”,一面是村民抱怨“这活儿太糊弄人”,面对双方的对立,秋静想协调,但是在振捣、上号、水沉等专业施工名词前摸不着头脑。
“感觉自己这也不懂、那也不懂,起不到作用,活像个吉祥物”,她自嘲说,自己没有面子是小事,最怕的是没有底气主持协调工作,村民得不到安全感。秋静将村干部中懂工程的男同志安排到施工现场监督,同时将村内有施工经验的村民聚集到一起,针对村民的诉求形成最优解决方案,并与施工方沟通。路面修复过程中杨秋静一路看、一路学,小本本记满了知识点。
从副镇长办公室出来,天色已经黑黢黢的了,时间已是晚上6点。本来镇食堂可以对付一口的,为了早点赶回村里,和村民协商占地赔偿的事,秋静一出来就径直走向车里。
晚上,镇领导到小杜庄协调高压线工程占地赔偿事宜
直到晚上8点,副镇长李素凤、林业部门负责人董承勇、秋静一直与村民谈占地赔偿方案。谈完后,她在回家的路上买了个肉夹馍,边啃边说:“不论领导同事还是村民,都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不知是肉夹馍带来的满足还是暂时放下了焦虑,她鼓鼓的腮帮子上浮起了笑容。
深夜,杨秋静在朋友圈发了一句话:"不卸下热忱,不拒绝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