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乡亲们一起打造“甜蜜事业”(4月24日)
2020-01-17 09:35: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许旭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019年4月24日

2017年4月,我来到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凡冲村任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我第一次走进凡冲村时,深切感受到贫困二字的现实与沉重,村里基础建设滞后、产业发展薄弱,我下决心要为老百姓脱贫致富倾尽全力。

在寻找适合凡冲村发展的产业过程中,我认识了返乡创业的村民舒启勇。他带着资金和技术,回老家流转土地,准备建设中蜂养殖基地。大别山区主要有两种蜂种:一种是中蜂,是本土蜜蜂,采集山间花粉,产的蜜俗称“百花蜜”,可以定点养殖;还有一种是意蜂,蜂种引自意大利,养殖中需要转场,产的蜜水分大、价格低。经过分析研究,我俩一致认为:中蜂养殖可以在老百姓房前屋后,不需太多资金投入和体力劳动。

许旭在查看蜂箱

 

在咱大别山区,可以说“小蜜蜂采的是中草药,产的是上好的土蜂蜜”。但村里传统的养蜂户都是用土笼养殖,不懂得科学管理,完全靠天收。于是,我全力支持舒启勇回村干,帮他联系办理了10万元无息创业贷款,申报专家技术大院,搞道路建设等配套,鼓励他带着贫困户一起搞科学养蜂。

那段时间,我对蜜蜂的痴迷就像是着魔一样,每天都往蜂场跑,跟着舒启勇和技术员后面学技术。一次我被蜂子“亲”了好几口,舒启勇赶忙帮我拔出蜂刺,一会拿牙膏让我涂,一会又端肥皂水给我洗,我笑着说“没事,就当是蜂疗了”。

举办贫困户中峰养殖技术培训班

 

虽然我很积极,但大多数贫困户对养蜂并不看好,有的怕被蜜蜂蛰,有的怕出钱,还有的就是懒。为此,我邀请了村里80多岁、有20余年养蜂经验的许仁义牵头,带领一些贫困户到养蜂基地现场观摩学习。在基地,许仁义驼着背,杵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看得最仔细,学得最认真。我跟大家说“许老伯都想把蜂子养好,我们更应该好好干”。经过一番宣传鼓动,有8户贫困户开始自行搭建场地,每户自主养殖2至5群不等。因为蜜蜂白天要出箱采蜜,所以我都是利用晚上蜜蜂归巢后,再开车沿着山路,将一箱箱蜂群投放到贫困户家中,经常忙到深夜。不到一年,这8户全部实现了增收,有的经过自然分蜂还扩大了蜂群。

农户养蜂赚了钱,在村里掀起小波澜,很多贫困户也想要养蜂。这本是好事一桩,可钱从哪里来?为此我苦恼了好一阵。2018年,经选派单位领导协调,我们申报了一个关于养蜂产业发展的项目,25万元项目资金不久到位了。

80岁村民许仁义在养蜂基地参观学习

 

有了资金,我们就有了底气。没等钱批下来,我们就又摸排了一批贫困户,在村里开了养蜂动员会,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项目资金怎么用?能不能直接购买蜂箱蜂群发给贫困户?经过一番研究,我们决定采取所有权归村集体,经营权和收益权归农户的形式,农户自主经营过程中扩大的新蜂群及蜂产品所有权归农户个人所有,一旦出现不用心养殖的农户,村里随时收回并重新调配。这样,调动了贫困户养蜂的积极性。

目前,凡冲村已建成生态中蜂养殖基地,成立了养蜂专业合作社,培养了一批贫困户技术员,开发了养蜂护蜂员等公益性岗位,养蜂产业慢慢打开了局面。凡冲村的“甜蜜事业”从无到有,来之不易。但目前还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层次,如何让花卉果蔬基地提供蜜蜂授粉,如何深加工蜂产品等,需要探索的还有很多,目前霍山县乃至全市,中蜂养殖上规模、创品牌的也不多。我们想把“甜蜜事业”做强做大,还有很长路要走。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安徽省霍山县与儿街镇凡冲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 许旭,整理 本报记者 李慧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