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亨县布依族村民在中华布依锦绣坊中从事刺绣加工。
晴隆县建成的“阿妹戚托小镇”,供易地搬迁农户居住。
贵州省88个县(区、市)中还有9个贫困县没有摘帽,还有30.83万人没有脱贫,脱贫攻坚收官之战怎么打?
记者近日在黔西南州、安顺市、毕节市等地采访时了解到,该省聚焦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奋力冲刺90天,将4月到6月份作为脱贫攻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窗口期”,对“窗口期”内主动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线扶贫干部,不予追究责任,全面打响总攻“歼灭战”。
放下心中“包袱”,主动暴露问题短板
“建筑材料是4匹马驮上来的,很不容易。”黔西南州晴隆县茶马镇达土村拉务组村民韦建林指着芭蕉林中的一座蓄水池说,他们组的村民原指望在山上建一个高位蓄水池,解决长期困扰他们的自来水水压不稳的问题。但是,去年村里已经建了65口小水窖、5处集中饮水点,配有管护人员14人,再上蓄水池项目,顾虑得不到上级资金支持,就一直没有上报。
3月1日,黔西南州“窗口期”工作机制出台,规定对主动暴露问题的不予追责。达土村第一书记韦钢林抓住机遇,上报蓄水池项目,镇村迅速成立专班,协调上级部门8万元资金,并动员村民出工出力,只用了15天时间,蓄水池就建好了,即将向全组供水。
“吴贤才等12户缺水”“吴文开家道路需要硬化”“吴升高家需要新修厕所”……这是一张黔西南州兴义市洛万乡陇纳村的问题整改表。驻村第一书记韦文军说,没想到一排查,之前还真有不少问题被忽略了。“3月份以来,我们挨家挨户找问题,有问题不怕,就怕问题发现不了。最初排查的20个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18个,剩下的2个也会很快解决。”
在黔西南州,类似达土村和陇纳村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今年3月,在省委的统一部署下,全省组织系统开展三级督战,黔西南州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现有问题和短板,实施“窗口期”免责工作机制。“窗口期”内,除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外,对主动暴露工作问题的县乡村干部,一律不予追责。但对错过90天“窗口期”的干部,下半年考核时将严肃处理。同时,开展补功课补短板、看措施看成效的“两补两看”评估制度,由组织部门牵头每月下旬进行跟踪评估,促使各级干部敢扛“炸药包”,敢当“爆破手”,敢攻“硬碉堡”。黔西南州望谟、晴隆两县的相关负责人说,对于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县里不仅主动查,还奖励群众举报,让扶贫干部想捂也捂不住。
今年4月份,黔西南州的这一做法被推广到全省。“脱贫攻坚到了最后总攻阶段,全省上下奋力冲刺90天、坚决打赢歼灭战。”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在毕节市威宁县督战时要求,对“窗口期”内发现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建立部门、地方两本台账、同步销号,全面补齐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短板,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不漏一项,解决的办法和成效要经群众签字认可,张贴上墙,接受监督。
敢于自我“排雷”,压紧压实整改责任
“过去怕说地雷、怕说炸弹,现在自排地雷、自排炸弹。”黔西南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范华说,全州已动态排查暴露问题信息67317条,梳理归纳整改问题1222个,已完成整改1214个,为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安顺市紫云县白石岩乡在5月底各村完成自查、自纠的基础上,乡党委又组织村与村之间进行“交叉看、回头看”,共排查出258个问题,其中既有以前知道但因害怕问责而不敢上报的老问题,也有过去没发现的新问题,目前已全面整改销号。乡长敖成领说,比如疫情影响外出务工就是一个新问题,为此乡里通过整合资源,发展红心薯等产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对接爱心企业,全乡就业人数不降反升,2400个贫困劳动力实现人人有活干,户户有稳定收入。
纳雍、赫章、威宁是毕节市的3个未摘帽县,县级部门70%的干部下沉到村,三县共排查出6万多个问题,整改了97%。还有少量的住房不安全问题,也定于6月30日前完成。毕节市委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颜岭说,对基层解决不了的问题,由上级帮助研判解决。
“窗口期”工作机制促成了一些老大难问题的解决。比如,群众医保参保率不高的问题,以前干部因怕被追责,常常遮遮掩掩。望谟县打易镇党委书记田太奇说,“窗口期”确定后,目前全乡贫困户参保率从83%上升到100%,非贫困户参保率从56.9%上升到95%。
为确保“排雷”效果,贵州组织系统还部署开展挂牌督战,组建省市县三级联合督战队699个,坚持问题导向,推动问题整改。目前已经开展3轮督战,发现问题5810个,已整改销号4138个。
安顺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彤表示,她每个星期都要去一次深度贫困县紫云县,下村指导扶贫一线干部既要看到具体问题,更要看到核心问题。赫章县分管扶贫的副县长谭喻也说,县里干部经常下沉暗访,对个别没整改到位的问题给予预警。
真脱贫脱真贫的一项制度探索
贵州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负责人表示,省委明确提出,“窗口期”各级主动发现问题不追责,鼓励基层全面查找问题、大胆发现问题,让基层甩掉“包袱”,全面补短板、强弱项,以问题为导向全面“过筛子”,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确保脱贫攻坚质量高、成色足,成效真正经得起检验。很多基层扶贫一线干部也认为,设立“窗口期”机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这种做法是挤干脱贫水分、实现全面真脱贫、全面脱真贫的一个重要制度探索。
比如,变被动应付问题为主动发现问题。“窗口期”免责实施后,一些干部从过去回避矛盾、掩盖问题的心态中走了出来,现在想的是“与其被动不如主动”“解决问题必先敢于暴露问题”,各地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产业结构调整、防止因疫返贫等目标任务,让一个个“潜水”问题浮出水面。
又比如,变事后问责为事中监督。过去,督查问责多,一票否决事项多,基层干部的头顶就好比悬着一把利剑,担心随时会掉下来,心里都十分紧张。而现在的免责机制,强调的是事中监督,让一线干部打消顾虑、放下包袱、即知即改、立说立行,工作追求也由过去的“一般化、过得去”向“质量高、成色足”转变。
接受采访的扶贫一线干部认为,问题是动态的、变化的,过去解决了的问题,可能因情况变化变成了新问题,“窗口期”免责规定,可以变静态搁置为动态解决。比如,大批外出务工人员通过组织化就业帮扶,虽然都走出去了,但他们打工的岗位有没有变化、收入有没有下降,表格上未必都能体现出来。现在,他们主动电话跟踪,根据外出务工人员的情况,对收入下降较大的及时调整岗位,从而使贫困人口清零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