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锦屏:谋划早种得“巧”,增收牢靠“不断档”
2020-10-20 14:05: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龙见松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秋意渐浓,黄灿灿稻谷早已颗粒归仓,绿了一夏的杨树叶开始泛黄,本应萧瑟的季节,而在杉乡大地丝毫没有“落幕”的意思。在锦屏县铜鼓镇花桥坝区大球盖菇基地里,村民们在田间劳作,正忙着松土、排沟、铺放菌料、接种,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地开展大球盖菇种植工作,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这样的场景,正在全县轮番上演,接茬种植的脚步一刻不停,也使得今年的第二次丰收的图景变得愈发清晰。

  谋划“早”, 秋种秋实满庭芳

  “稻谷收完后,为确保群众增收牢靠“不断档”,我们因地制宜,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立即开展大球盖菇的种植工作,争取在10月中旬完成种植,55天左右就能收获第一批大球盖菇了,亩产量在8000斤左右。而且生长期一直到明年春耕,村民又可以继续种植稻谷。”大球盖菇种植技术员韦忠利说道。

  “我们年纪大了,不方便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就业,一天有80元的收入,既能料理家里的田地,又能补贴家用,减轻子女们的负担,现在的生活和以前大不一样了。”60多岁的铜鼓村村民陆冬梅识字不多不会记账,心里却有一本明白账,一边劳作一边说,满脸自豪。

  “种瓜种豆效益说了算,能帮助村民增收才是‘硬道理’。正是提前谋划瞄准了蔬菜产业周期短,见效快,产量高,易于管理,用工需求量大,还能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的特点。既能有效利用稻田种植空档期,增加土地使用效率,还把闲置的农田和时间转变成经济效益,提高农田增收价值,助民增收。如今,旧地翻耕接茬种、村民增收在望。”站在繁忙劳作的基地里,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欧阳克诚说。

  为了确保收成,全县还专门组织农业技术人员送“技”村,把科学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的课堂搬到了田里,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打田起垄、统一施肥……力图为群众增收致富够上一份 “双保险”。

  种得“巧”,一地多收鼓腰包

  “我们要尽自己所能,既要帮助村民解决长远的发展问题,也要帮助他们化解燃眉之急。”锦屏县固本乡八一村驻村第一书记郎思遥说,“已经做了排水的干田现在已经具备了种植冷凉蔬菜的条件,咱们要巧借田地“空闲时间”积极引导群众种起来”。

  “我们这里气候冷凉,适宜发展的产业比较少,在我们村民心里,收完稻谷,田地引水泡冬养鱼或者休整来年再种,这似乎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自从驻村工作队来了之后,为了帮助我们群众脱贫致富,因地制宜搞起了高山冷凉蔬菜种植,这还真的是个增收的好法子呐!如今,我家那几亩刚收完稻谷的田地已经全部接茬种上了蔬菜,似乎已经看到了鼓鼓的钱袋子”固本乡八一村村民杨先余乐呵说道。

  今年入秋以来,在固本乡的高山梯田里,各村广大党员干部争分夺秒地与村民们共同开展田间劳动,及时抢收稻谷,与时间赛跑,减缓连日雨水灾害带来的损失。同时,巧借田地空档期,因地制宜,购入萝卜、白菜和空心菜等耐寒蔬菜的种子免费发与村民,让其第一时间补种蔬菜等农作物,使得一地多收。

  入秋以来,受持续降雨影响,水稻等农作物的收割晾晒都受到严重影响,为加快秋冬种推进力度,最大限度降低群众损失,切实增加群众收入,锦屏县广泛动员党员干部群众立即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抢抓有利天气,坚持早谋划早部署,在全县迅速掀起了秋冬种热潮。目前,全县结合坝区优势,通过“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坝区秋冬种完成1.28万亩。其中,蔬菜种植0.513万亩、食用菌种植150亩(万棒)、中药材种植0.548万亩、精品水果新增0.1万亩、粮食种植0.005万亩、牧草种植0.031万亩、其它种养殖业0.07万亩。

责编:刘琼